发布日期:2015-09-10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577次
一支笔,一沓稿纸,几乎成了张丽三十多年生活中的标配。初中都没上完的界首农妇张丽,三十多年一直钟情文字,并写下三十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年近七旬,晚霞满天。执着追求文学梦的张丽想在晚年为一生的心血找个归宿,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守了三十多年的秘密 “几乎天天在写,我们以为她是在写日记” 家住界首东城街道饶楼村的张丽,上初中时,因爱写作,成为同学艳羡的对象、老师重点栽培的苗子。几篇出类拔萃的作文还参加过评选,收获多份荣誉。 张丽自己也没有想到,缘于喜好的写作竟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没读完,张丽的求学生涯因故停止。此后,和大多数农村女青年一样,张丽结婚生子,忙于生计。 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写作的欲望却越来越强。正在做饭时,偶然想起一段情节,她会毫不犹豫地放下锅铲,拿起纸和笔;哄睡半夜醒来的孩子后,她会独自一人起身,坐在书桌前…… 就这样,张丽坚持了三十余年,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无论心情好与坏,张丽都没有放弃写作。为了不影响家人,张丽更加努力,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进入梦乡后,是张丽写作的最好时机。 丈夫饶国哲是一名老师,他只知道爱人喜欢写写画画,认为只是爱好,也没多问。直到2012年,他生病住院,转诊蚌埠后,张丽去照顾她,才发现妻子仍然在写。 几个月下来, 病床前的柜子里,已放了好几本稿纸。夫妻聊天后,张丽这才吐露了实情:三十多年没间断,在写小说。 回到家中,张丽拉出了放在床底下的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放了十几本写满密密麻麻字的稿纸。“这些大部分是最近十几年写的,此前写的手写稿也有一大本。” “我们一直认为她是在记日记,没想到她创作出这么多部小说。”饶国哲说,他既惊讶又钦佩。 文字最有灵性 “它记录了我的人生和感悟” 翻读着手写稿,饶国哲很激动。“三十多年来,张丽不容易。”饶国哲眼角湿润。而在张丽看来,只要能让自己写东西,吃再多苦、受再多累,她都无怨无悔。 翻开行李箱,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手写稿。在封面上写着作品的名字,扉页上写着故事的梗概和张丽的感悟。 这批手写稿中,既有《九月泪》、《五姐的婚事》、《公爹的归宿》、《风雨人生》、《弱女丹心》、《可爱父母心》、《风流岁月》、《楝之恋》等小说题材的作品,也有《四季咏歌》等诗歌,还有《留守儿童的黎明》等散文作品。 “无论啥形式,写的都是身边事,都是真实感悟。”张丽说,能用手中的笔反映身边普通老百姓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她很欣慰,也充满了成就感。 纸页已经泛黄的《九月泪》是张丽较早创作的一部作品,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酝酿着笔。 界首市作协一名相关负责人看了这部小说后给予很高评价,“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堪称佳作。”张丽本人也很欣赏这部小说,放在行李箱的底部多年。五年前,张丽又重新翻出来,把它改成了剧本的形式,但依然是手写稿。 “文字最有灵性,它记录了我的人生和感悟。”张丽说,她反复构思、亲笔书写的这几十万字,蕴含她的人生感悟,也蕴藏着她对时代的思考和寄托。 孤身寻梦的征程 “追梦几十年酸甜苦辣,但无怨无悔” 文字里有张丽的寄托,她也想着把这些文字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抱着这样的朴实想法,四年前,她踏上了孤身寻梦的征程。 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张丽认为,主人翁的经历和自己的极其相似,于是,她想去找偶像朱时茂,请他来看看这些文字。背着丈夫和孩子,2011年,张丽独自一人带着《九月泪》等几本手写稿赶赴北京。朴实的张丽单纯地想,中央电视台经常放朱时茂的小品,她就去了中央电视台,多方寻找未果后,无奈返回了界首。 一年后,不甘沉寂的张丽再次出发,又一次前往央视,仍无音信。 2013年,她把复印的几部作品邮寄给了以草根舞台风靡全国的《星光大道》。2014年,怀揣着隐藏了多年的“文学梦”,67岁的张丽再出发。 这次她去了郑州,一位老师建议她去找河南影视集团。几经辗转,这次老太太终于见到了公司的人,对方让她把文稿和电话号码留下,然后,老太太只身返回界首。 半年后,张丽突然接到了来自郑州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说,剧本写得很好,部分人物可以更细化、传神一些。“但这个剧本,我们没办法采用,没人投资”。 前些天,在界首作协的帮助下,张丽的几篇小诗在报纸上刊登,看到诗歌变成了铅字,张丽很欣慰。 子孙们也理解老人的心意,目前,老人的孙女正在将老人几十万字的手写稿打成电子文稿,“先在一些文学网站上发发,也了却老人的心愿。”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文学梦是我一辈子的梦,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张丽说,接下来,她会继续写作,同时,会把这些她一笔一划写出的几十万字当作最宝贵的财富,珍藏并传承下去。 对话张丽:为一生的心血找个归宿 颍州晚报记者:不少文学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读者、受关注。过去的三十年,你的读者非常少,但你却笔耕不辍,是什么让你如此笃定? 张丽: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心里有一个执着的梦想,你就不会轻言放弃。写作就是我的梦想。因为喜欢,所以不停地写。 在对外投稿时,一遍遍手抄这些作品,有时候也烦,但都坚持了下来。当一个个坎儿过去之后,回头再看看,你会发现其实当初似乎不可逾越的“难关”也并不像预想中那么难。 颍州晚报记者:写小说散文已持续了三十多年,而今您也已年近七旬,会不会继续写下去? 张丽:肯定会,我会一直写到拿不动笔那一天。和这个国家一样,我们家生活上最困难的时候也过去了,现在我儿孙满堂、生活富足,对生活上也没啥要求了,条件好了,写作的爱好更不能丢。 多年来,写东西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习惯和内心的安宁。 颍州晚报记者:刚才您说现在生活很如意,那你认为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张丽:我写东西纯粹是出于爱好,不图名不图利,要说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我想把这些文字一代代地传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些文字,为这些凝聚了我一生心血的文字找个归宿。 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雨 陈振强 赵亮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