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芦村镇:小镇秸秆禁烧正攻坚

发布日期:2015-06-12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712次  

       对于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地带的界首市芦村镇来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形势严峻、挑战不小。这个拥有3.2万亩耕地的乡镇,连续几年都没有“出现一把火”。
一部对讲机
安排工作省了很多事

           和往年不停地接打电话和不停地跑着通知村干部、禁烧巡查员不同,今年,芦村镇党委委员刘超省了不少劲。“十里之外,有啥情况只要一呼叫,很多人都能听到。”刘超拿着一部崭新的对讲机说,有了这装备,方便!
          “午收时镇村两级干部很忙碌,开会占用时间,但有些工作还必须安排,如果一对一地通知,耗时费力。”芦村镇党委书记刘伟表示,“经商谈摸索,镇里买了50多部对讲机,几乎所有的禁烧责任人和镇干部人手一部。”
        今年午收夏种期间,这个镇还多方协调,添置了一辆洒水车、一辆消防车;拿出专门经费,购置了反光背心、扫帚和播放政策宣传的小喇叭等。

一名村干部
夜里12点才睡也不觉得累

        收种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农民三五天就能完成收种,而村干部则不同,他们要帮扶留守群体、要督促秸秆禁烧和利用,整个午收夏种期间都“马不停蹄”。
      年届七旬的程祥吉是“马不停蹄”的村干部之一,担负着芦村镇枣林行政村下辖的程塘自然村1000多亩小麦的收割帮扶、禁烧巡查和及时播种等工作,异常忙碌。
        “尽管很多时候,一天下来吃不上几口饭,夜里十二点以后才能睡一会儿,但我从来不觉得累。”程祥吉说,看着村民们的小麦颗粒归仓,看着秸秆粉碎还田,看着地里长出青苗,他无比欣慰。
 
一个新机制
区域协调联防联控

       当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芦村镇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小麦收割完毕,禁烧责任人正在多方宣传联系,将散落在田间地头、沟边村边的秸秆集中收集。
      尽管工作成效明显,但芦村镇依然不敢放松神经:辖区交界地带的禁烧巡控是难点。
       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的芦村镇,三分之二的边界被太和、河南省郸城县包围,很多地块“地边搭地边”,禁烧工作形势严峻,任务重、难度大。
“你不烧,别人烧了殃及辖区地块,一样要担责任。”禁烧责任人程祥吉表示,去年,邻县一个乡镇的一名留守智障者一不留神点燃了麦秸,这可吓坏了程祥吉,他赶紧带着十几名村民到了现场,协助扑火,并把辖区的地块用旋耕机旋出了一块“隔离带”。
     类似的事情,去年发生了好几起。“鉴于去年发生的几起情况,今年,镇里及早入手,镇村一起先后与太和县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接洽。”刘伟说,商讨建立了秸秆禁烧联防联控体系,区域协作,多措并举,确保辖区内“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陈振强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