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老兵少小离家 逝前盼儿能寻根
发布日期:2015-06-10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699次
终于回家了。
6月7日,踏上界首市王集镇王老家村的土地,年过五旬的王文方眼睛湿润了。50多年来,他在父亲的描述下,曾给故乡描绘了无数个版本,而眼前真切的场景,让他欣喜不已。
完成了父亲遗愿的王文方,6月8日因工作原因返校,他希望能和表兄妹们多联系,将亲情延续下去。
王文方的父亲王如显,祖籍界首市王集镇王老家村,少时离家寻求发展,后来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并随之一起撤至台湾,在当地定居。
王文方幼年的记忆里,父亲曾不厌其烦地这样描述:老家所在的村庄叫王老家村,村前有条大马路,村后有条河,村头有个学校,门前有棵大树……
父亲还描述了他在王老家的童年时光,王文方深深地记住了遥远的王老家。父亲千方百计地申请回王老家看看,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如愿以偿。当时,王文方没能随父亲一起,一直对此遗憾不已。
父亲辞世前叮嘱王文方,情况允许时一定要回老家看看:那里是根,有许多同辈的亲人,要把老辈的亲情延续。
这也是王文方的愿望。2000年,王文方当了一名教师,8年后转到了台湾阳明大学,并担任该校心智哲学研究所的所长。
事业蒸蒸日上,王文方越来越思念故乡。夜深人静时,他常常会想,父亲眷恋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他对描述海峡两岸思念的散文都爱不释手。
随着学术交流机会增多,王文方也多次想着回老家看看,然而,父亲已去世多年,和老家的联系也已中断。王文方只记得父亲描述的王老家村的模样,对王老家村真正在哪里却十分模糊。
去年底,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中,王文方和安徽大学的老师赵震说了寻根的事。赵震表示,他听同事说阜阳那边有个王老家村,可以帮忙问问。
后来,赵震辗转联系到了阜阳市民政局的一名热心人,又通过公安系统出入境记录查询,最终查到了一个名叫“王如显”的人曾到界首王集王老家村探乡祭祖。
这名热心人赶紧联系了当时负责接待的王如显的外甥周卫中,周卫中当即传过去舅舅上次回乡时的照片。
“终于找到了!”王文方看到照片后欣喜不已。6月6日,王文方和太太、女儿一起,在赵震陪同下回到了界首。已从广州、温州等地归来的堂兄弟们和周卫中一起接上王文方一家人,回到了王老家村。
“50多年了,终于,我到了父亲小时候生活的土地,看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在三叔家里,王文方喜不自禁,潸然泪下。
“舅舅起名字时,延续了老家的辈分,村里同辈人和其他几名表兄弟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文’字 。” 周卫中说。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王文方和周卫中他们一起看了界首的很多地方。王文方说,他看到了老家发展的希望,今后他会多回老家看看,把亲情延续下去。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