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高温堆肥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发布日期:2015-06-02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607次  

  制肥机的投入相对较高,对于劳动力相对充足的种植合作社来说,他们更愿意采取传统的方法,通过高温堆肥,综合利用秸秆。

地头堆起秸秆“沤粪”

          界首联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程世忠对高温堆肥情有独钟,每到午收、秋收季节,他就带领社员们将散落在路边、沟边和田间地头的秸秆收集起来“沤粪”。
          “早些年,很多农户都在地头‘堆肥’,三四个月后秸秆就能上地了。”程世忠说,随着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渐少和化肥的增多,现在很少有人再去“堆肥”。
         但是,作为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充足的人力和机械设备,把不能彻底粉碎或散落的秸秆收集起来,集中高温堆肥,一方面为合作社种植提供了有机肥料,另一方面也为秸秆禁烧和环境整治贡献了力量,“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程世忠说。

秸秆变成有机肥,省钱还有用

          去年麦收后,程世忠带人收集附近的秸秆50多吨,实施夏季高温堆肥。“经过3个多月封土发酵,堆肥秸秆基本腐熟。”程世忠表示,节约200多袋化肥。
           在种田能手程世忠的眼中,高温堆肥不仅省了肥料,还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温堆肥“纯天然无污染”,是庄稼“高产必备”,而且解决了小麦秸秆的出路问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继续引导农户高温堆肥

       在合作社的高产示范田边,程世忠指着一片小麦说,“这些都是用过有机肥的,长势明显比那边好,今年亩均产量700公斤,问题应该不大。”
        程世忠的经历只是界首市高温堆肥的一个缩影。去年,在午收期间,界首市号召集中收集秸秆进行高温堆肥。经过一个月推广,这个市堆出了2000多个秸秆堆,“吃掉”秸秆1.2万吨。
            “事实证明,高温堆肥实现了秸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循环,还为数万亩庄稼提供了有机肥。”界首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界首将继续引导农户拾起“高温堆肥”的传统,“政府会免费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发放过腐物料。”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树剑  陈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