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8个小时后 秸秆变身有机肥

发布日期:2015-05-25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741次  

有机农业的发展,拓宽了秸秆的利用空间。在界首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农作物秸秆经过制肥机加工,8个小时后就能变身有机肥,供有机育苗和有机蔬菜种植使用。

8个小时后,秸秆变身有机肥

      33岁的胡仲华是安徽绩溪人。看到界首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利好和前景,2013年,他投资成立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邴集乡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一期建起了80多座大棚,从事彩色苗木育苗。
       为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去年界首采购了4台农业废弃物处理制肥机,免费提供给大户试用,胡仲华试用了其中的一台。
       胡仲华说,通过制肥机,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完全杀灭病源微生物,8个小时后就能制成优质有机肥。

秸秆变身后,一吨能卖800元

        制肥机安装在有机育苗基地后,在去年秋收时大显身手。“当时,对玉米秸秆敞开收购,周边村民只要能把秸秆拉过来,一车都给了30元到80元不等的费用。”胡仲华说,玉米秸秆在家门口就能换钱,很多村民争相送来。2000多亩地的玉米秸秆,转化成一袋袋有机肥。
       “每吨有机肥的制作成本大概需要三四百元。”胡仲华说,虽然投入不低,但秸秆有了出路,不用烧了或扔了,也算为秸秆利用出了一份力。
     “彩色树苗用这种有机肥,不生虫、长得快,颜色也更纯正。”说起秸秆转化的有机肥,胡仲华滔滔不绝,目前,80多座大棚的树苗大部分都采用了这种有机肥,多余的部分胡仲华以800元/吨的价格卖给了有机蔬菜种植大户。
          “今年午收时,公司还会收购秸秆。”胡仲华告诉颍州晚报记者,目前,正在筹建有机蔬菜大棚和苗木繁育二期、三期工程。等这些项目实施后,这台制肥机满负荷工作生产的肥料,也不够自己用,到时候,会收购更多的秸秆。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树剑 陈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