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山东农民到界首跨省种蒜前景好

发布日期:2015-05-22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662次  

 眼下,各地大蒜普遍成熟,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的田头,蒜农们再次迎来收获季。随着农民娴熟的操作,一个个硕大的蒜头被剪根、去土、封包,一个个装满丰收喜悦的编织袋堆放在田头,等待着装载起运。
        “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你看,这都是头等质量的好蒜,三四头重量就能有斤把重,而且质量也好,这两天已运走销售3吨多了。”望着大蒜堆成的“小山”,蒜农谢新学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谢新学家住山东,之所以跨省赶到界首种田,还得从他的老乡张溺华说起。2013年,同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的张溺华,来到界首邴集走亲戚。闲谈中,张溺华了解到,这几年,阜阳市正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帮扶下,不少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张溺华从中捕捉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商机,没多久,便找到当地村干部,要求在赵大村流转土地种植大蒜。
       “当时只是觉得这里的土壤可以种植大蒜,没想到这里比我们那还适合。”张溺华当年在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种植大蒜120亩,亩均产量、质量都远远高于老家。第二年,喜出望外的他便扩大了种植规模。
         张溺华的成功很快吸引了山东老乡皮长亮、谢新学等人,他们纷纷举家前来规模种植大蒜。同时,当地群众也积极加入进来。
        “山东人到我们这来种蒜,一方面说明我们这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们本地的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赵大村党总支书记赵乾介绍,张溺华等山东蒜农的前来,不仅为本地农民带来了田管、病虫害防治等大蒜种植方面的成熟技术,而且帮助本地蒜农打开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使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眼看张溺华等外来客的大蒜种植风生水起,赵大村村民赵思文也流转土地40亩,向这一领域进军。赵思文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大蒜能产蒜4000斤左右,按照2元/斤的价格计算,就能卖约8000元;在大蒜成熟前,每亩大蒜能产出蒜苔近600斤,约合1200多元。也就是说,除去2000元的前期种植成本和人工田管等费用,每亩大蒜的年收益大概在7000元上下。
       “大蒜成熟后,还能套种辣椒和西瓜,收成好的话,还能再赚点。”赵思文说,现在的赵大村,和他一样由种粮改为种大蒜的人越来越多,据他所知,全村大蒜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600亩,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几十户农民。
       “除了带动本地种植结构调整,赵大村的大蒜规模种植,也在吸纳本地闲散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邴集乡乡长吕之峰介绍,大蒜种植对人工需求量较大,尤其到抽蒜苔或收蒜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进田劳作,单人每天劳务报酬至少三四十元,因此,从这方面来说,由张溺华等人引领的大蒜规模种植也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阜阳日报 陈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