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环境好了村民不再随意丢垃圾
发布日期:2015-04-08 阅读:684次
环境好了,村民们不再随意丢垃圾。而不断增加的政府投入,则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人干”,界首市农村环境大变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入良性循环。
维护环境卫生的村民多了
“镇里送来垃圾桶,摆放到路口,保洁员每天负责清运。”界首市顾集镇的朱庆印说,慢慢地,村民们发现,环境整洁了,生活舒适了很多,他们主动加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不再随意丢垃圾,把粪堆挪到地头,主动打扫房前屋后。
当地政府注意到这些变化,趁热打铁,及时制定村规民约,把环境卫生纳入其中;设置环境整治公示栏,干得好的村民,将在公示栏里被“点赞”。
你干得好,我要干得更好
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还得益于界首市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创新。
这个市对乡镇、村(居)干部,干得好的有奖励,干得不好的要处罚,奖惩并用,调动村、镇两级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想方设法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光武镇、泉阳镇等乡镇对垃圾沟、废弃空地进行平整,建设村(居)小公园;代桥镇等乡镇逐户张贴清洁或不清洁标签;大黄镇对评选出的卫生文明户敲锣打鼓送牌上门……
先进带动后进,界首市18个乡镇、街道普遍开展了卫生户、文明户评选活动。
争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农民居住区
村民积极性高了,环境变好了,但会不会是“一阵风”呢?
为防止出现反弹,界首市建立完善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及时启动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水系规划、主干道路沿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编制工作,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各乡镇成立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15个乡镇成立5个镇容村貌行政执法中队,确保农村乱搭乱建、乱摆乱放有章管理、有人管理……
同时,落实环境整治机构、人员、经费,加快市场化运行机制探索,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治理向管理、到群众自觉参与转变。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雨 代艳中 肖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