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安徽界首父子村支书的接力比赛

发布日期:2015-03-02   阅读:1645次  

  “阳春三月麦苗香”,3月1日,安徽界首市光武镇金庄行政村刘会田、刘大卫父子正在绿油油的麦田里安排“工人”喷洒除草剂。
  
  父亲刘会田今年59岁,儿子刘大卫今年30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父亲做了30年的村支书,如今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刘大卫。
  
  1976年,刘会田担任金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上世纪70年代末,农民还是比较贫穷的。他提出“种好土地夺高产,脱贫致富建家园”的口号,带领群众主抓农业生产,从科学种地上提高粮食单产,在当时,小麦平均亩产250斤左右,交完公粮后已所剩无几,勉强够一家人维持最低的生活口粮。
  
  屏蔽此推广内容到90年代初,他们的小麦粮食亩单产达到700斤以上,让村民不仅填报了肚子,还有了结余粮,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
  
  30多年过去了,刘会田总结了这么一句话:80年代土坯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90年代砖瓦房变成了楼板平顶房,新千年平顶房变成了小楼房,可见变化之大啊。
  
  刘大卫对父亲的评价很高,“我父亲基本上将所有的心血都奉献给我们村,父亲是个开明的人,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做事的时候我们思想比较统一。”
  
  村民们从刘大卫身上看到了他的良好品质、实干精神和知识能力创业能力,更看好了新型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认定他就是金庄村今后发展的带头人,于是在该村进行的“两推一选”选举中,他以高票当选为第一书记。
  
  如今,背负着乡亲们期盼的刘大卫,一心想着从父亲的光环中走出来,趟出一条与父辈们不一样的路子——现代农业。
  
  土地流转后,大部分村民从传统耕种的庄稼地里解放出来,刘大卫依托临近的光武工业开发区大市场,及时帮助他们转业转岗,据统计,目前有500多人在20多个企业就业,工资大都在3000元左右,高的达到5000多元。
  
  “当初选择走现代农业这条路子的时候,我父亲还是心存质疑的,但我跟他解释后,他逐渐接受了。”刘大卫表示,现代农业也是一种企业,也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现代农民一定要转变观念,摆脱那种靠天吃饭的老路子。
  
  在北京的几年工作实践中,刘大卫通过认真走访调研和多方论证,发现实行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只有推行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唯一的出路。为此,他将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北京康师傅饮品公司做会计的妻子,召唤回来与他在家乡共同创业。
  
  刘大卫说,在北京上大学时,对家乡一直抱有怀念之情,在外面听说有界首老乡就感觉特别亲近,因为有这种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情结,自已发自内心想为家乡人民做一些事情。
  
  “我给公司起名叫做皖农盛世,就是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安徽农业的太平盛世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刘大卫表示,今年打算把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一下,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项目,鉴于当前农村的就业问题,还将成立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解决人多地少的困境。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却也繁琐,事无巨细。
  
  “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理想,但有机农业虽然投入要高一倍左右,但收益可达2—3倍。”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为现代农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两年摸索与发展,刘大卫规模种植产生良好的效益,实现乡邻互惠致富。通过2000多亩地土地流转,并解放了7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使他们常年在企业务工可间接增收2100万元。
  
  据了解,目前界首光武镇已注册成立12个家庭农场、81个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7万亩,土地流转率百分之七十八以上,居于安徽省首位。(成展鹏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