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安徽日报]老徐的木雕绝活

发布日期:2015-01-13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855次  


■ (本报通讯员 陈振强 郭云艳) 走进界首市西城街道吕闫村村民徐凤龙的家中,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映入眼帘:五牛图、骏马图、清明上河图,威风凛凛的钟馗,活灵活现的灵猴……一件件木雕无不呈现出天然质朴的艺术韵味。

  “像这块60cm×220cm的清明上河图,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完成。 ”日前,在徐凤龙家中,听着老徐的介绍,看着这些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的木雕,着实让人想像不到,这竟是出自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农民之手。

  65岁的徐凤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从事木工雕刻,母亲也是一位绣花、印花、制版和针线活高手,受父母影响,从十一二岁时徐凤龙就逐渐喜欢上了泥雕和木雕这一艺术。 “一开始学习木雕时,感觉难度比较大,木雕是个慢活,不仅要动脑子还要有耐力加体力,有时雕刻一件得意作品,就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构思。 ”徐凤龙说,他经常坚持白天工作,夜晚与青灯相伴,一刀一式、一丝一毫揣摩构思,在片片木板和块块树根上,倾注对木雕艺术的痴迷和享受。

  1978年徐凤龙从部队转业后,因出于对雕刻的热爱,他到外地找了一家大型家具厂,专门从事木雕、家具设计、画图工作。 2005年,徐凤龙返乡创业,他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同儿子一起开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木雕工艺的小型家具厂,因其家具上的图版是全手工雕刻,所以一时市场供不应求。

  随着生活稳定,徐凤龙更是潜心钻研,他不断汲取金、石、竹、纸众多雕刻技艺之长,独创出一种阴阳交错、虚实互补,融合圆、镂、嵌等雕刻技艺于一体的徐氏木雕法,达到了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实现了观念与审美的统一。徐凤龙的邻居徐枫告诉说:老徐这雕刻的手艺绝活,在俺这方圆几十里都很有名气,经常有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索要收藏。

  如今,科技的发达让许多手工制品渐渐失去了市场,但徐凤龙老人坚信,手工技艺永远不会落后,机器雕刻虽然速度快、效益高,但那失去了传统雕刻的韵味,缺少了手工的灵气和神韵,只有纯手工打造的作品才更具艺术性和欣赏性。

  对于手工雕刻这门艺术,徐凤龙说,他希望能通过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让年轻人喜爱,培养出一批年轻优秀的木雕人才,把这门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