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段云峰的绘画情缘

发布日期:2015-01-01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1022次  

    段云峰,现为界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当代书画院副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

    走进段云峰位于界首市总工会的办公室,二十来平米的空间里画意浓浓:一幅装裱好的《皖南早春》杜鹃开,一幅正在创作的“玉兰枝头喜鹊飞”,案几上还铺展着等待被描绘的宣纸……

                        绘画缘起陶艺走向工笔

    1983年,段云峰在界首市二中读高二,那时已学习素描、书写多年。“小时候经常到师兄杨杰家中,找他学画画,当时流行连环画,一有空就临摹练习。”段云峰告诉记者,那年省劳动厅招7个人到陶瓷厂工作,“去那工作能解决商品粮,于是高三没上就考去了。”
    段云峰这一“跳”,让自己有幸接触到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当时陶瓷厂叫界首陶瓷造型设计室,跟着韩先生学习陶瓷造型设计。”陶瓷在界首市工艺品类中甚是有名,尤其界首彩陶。
    “与韩先生工作学习了一年三个月,收获非常大。”段云峰说,从平面设计,到泥塑、制陶,形成三维作品,陶瓷制作的流程和品鉴能力,都在那个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段云峰设计的陶瓷作品曾在安徽省陶瓷雕塑展上展出,他设计的《富贵图》,获得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展最高奖项山花奖的银奖。
    然而,由于工作关系,段云峰离开陶瓷厂后,过起了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日子。但是,这样的生活却让他感到无趣不踏实。“从内心说,还是想画画搞创作。”1987年,段云峰开始学习和创作工笔画。

                          悉心钻研自成风格

    在工笔画的研习过程中,段云峰苦心经营,如何用笔、用线、用色、立意、构图,他都极为讲究。“用笔依靠腕力,笔力遒劲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着色要笔蘸清水自然晕开,色彩过渡中不显得生硬。”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境,就在精勾细染的技法中。
    段云峰十分强调墨与纸之间的关系,“生宣、熟宣用笔各有不同,工笔画用熟宣可以反复渲染上色,一幅画三矾九染,每次都要自然风干,这样不会破坏宣纸的纤维,保证色彩的纯正。”在段云峰看来,工笔画的笔墨色彩是画家对自然的精细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绘画是要画家的审美情趣和大自然完美融合,才能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
    段云峰的工笔花鸟画清秀雅致中透露着浪漫诗意、富贵雍容中窥见娟秀细腻、气势恢宏中散发着飘逸灵动。“描绘对象的自然形态时,要把握其中的内在精神,不是单纯为绘画而描摹。”段云峰重写实但不拘泥,“花草虫禽有各自样貌,在绘画中也没有定型。”
    他说:“大自然千姿百态,身临其境细细观察,下笔时才能运筹帷幄。”在段云峰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只知了标本,为细腻刻画出知了的造型,他悉心研究。“不同的昆虫都有几条腿?不同的花木树叶是对生还是互生?在绘画之前要有所了解,才能创作出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作品。”

                      读古画学经典提高绘画水平

    中国工笔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魏晋南北朝的莫高窟壁画、唐代吴道子、周昉等画家作品、宋徽宗赵佶工笔花鸟画……但自元以降,“聊写胸中逸气”的写意画盛行,不过工笔画事业仍在发展。“现当代工笔画的发展,无不立足于传统,画家读古画是积累创作经验的重要途径。”段云峰说。
    “看古人的经典画作只能望其项背,不断品读临摹古画,博学众长、体悟精髓才能有所进步。”段云峰还提到,现当代优秀画家的作品值得借鉴学习,有比较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段云峰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2008年,他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此外,连年参加全国美术大展,也使他在竞赛的压力下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段云峰说:“有目标才有追求。”他的作品已经连续九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从《春满华夏》、《华夏春韵》,到《盛唐遗风》、《春华秋实》,段云峰的工笔花鸟画带着诗意雅致的气质自成风格。
    段云峰与绘画的情缘将会始终伴随着他。平日,一壶茶、音乐起,提笔勾染,物我两忘,享受着作画时的静谧情趣,犹如他在自己的绘画作品《渴望》中写的:笼中望见枝头缘,簾外青山快乐人。(郭晓林,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