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一名大学生回家办厂收购秸秆

发布日期:2014-11-03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919次  

 作为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当大部分人想方设法进城时,界首市顾集镇的杨晓军却选择回到老家,开了一家不被看好的草业公司,做起在多数人眼中“薄利没出息”的行当。

筹资60万元办“草业公司”

       今年刚毕业的杨晓军在大学期间学的是涉农专业,在一次秸秆利用的课堂上,他猛然想到可以回家从事秸秆利用。
“老家秸秆资源多,没法处理的农户选择置之不理或者一烧了之。”杨晓军说,现在政府严禁焚烧秸秆,鼓励综合利用,这是自己切入秸秆利用行业创业的好机会。
        杨晓军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不料遭到反对:这在村里都是扔的东西,你弄过来再加工,成本那么高,利润从哪里来?
看好这个行业的杨晓军一次次地做工作,介绍项目的环保效应,描绘秸秆综合利用的前景。最终,家人尊重了他的选择,一起筹资60多万元,建起了兴源草业有限公司。

综合效益好,这事得看长远

          草业公司刚一开张,就引起乡邻关注。大家纷纷将秸秆送到兴源草业公司,增加一份收入。
“公司解决了我们村秸秆禁烧难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环境,要大力支持。”顾集镇大程村负责人程新利说。
在杨晓军的草业公司,秸秆经粉碎、加料、喷水等程序,变成了青贮饲料。养羊大户李金良说,用这种饲料,每只羊每年可以节省饲料成本300多元。
“秸秆加工成成品饲料,扣除成本,一吨利润在100元左右。”杨晓军说,虽然利润不高,但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会坚持下去,这事得看长远”。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