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界首:渔具产业“网”来大市场

发布日期:2014-10-21   来源:安徽经济报  阅读:1138次  

    深秋时节,笔者走进位于界首市经济开发区新入驻的欧思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渔网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织造渔网。公司经理马奎高兴地告诉笔者:“该项总投资6800万元的渔网项目全部生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美元,利税2000多万人民币左右。”
  近年来,界首市不断加大对企业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延深企业生产链条,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了大市场。从而该市渔具产业成为了典型的例子。
     同样位于该经济开发区的福斯特渔具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战斌告诉说:“目前,公司已拥有新材料渔具专利近50项,因生产的仿生鱼饵比较环保,在国外较为流行,产品远畅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
     据该市经信委主任李杰介绍,界首市渔具产业最早由该市泉阳镇的马亚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建,之后他带领三个儿子进行创业,并2001年与香港莎士比亚的客商合资在界首建立了第一家仿生渔具生产企业。儿子长大后,接替了老马的事业,并分别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通过对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产品种类的拓宽,使这小小的、在常人面前不起眼的休闲渔具,闯出的“大市场”。
  笔者了解到,目前,该市生产渔具企业已有16家,生产的渔具产品远出口到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6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带动就业3500多人。
  最早入驻市经济开发区的宏飞钓具公司总经理马宏也告诉说,目前他公司开发的产品有三大系列一千多个品种,主要以金属、塑料、软硬塑料仿生鱼饵为主,目前市场销售收入较好,今年1—8月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38万元,利税100多万元,出口创汇210万美元。
  该市有关同志表示,下一步,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力争进一步把渔具产业做大做强,让界首的渔具产业形成一个系统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       (陈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