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有多大?要看咋转化!
发布日期:2014-07-15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996次
跟着市场调结构,让农作物价值不断提升,而加工转化延伸的产业链条则赋予了农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附加值。 毋庸置疑,农产品附加值有多大,取决于农作物加工转化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化链条延伸的深度。 作为农业大市的阜阳,正在农业转化的“深度、精尖和高端”上下功夫,探索出结合阜阳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从地头到床头一家棉纺针织企业的发展经 说起农产品转化升值,现为安徽三宝棉纺针织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马晓飞体会颇深,他习惯把棉花的生产链条总结为“从地头到床头”。 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三宝线业,坐落在界首经济开发区。目前,旗下拥有三宝纺纱厂、三宝织布厂、三宝家纺厂、三宝麻业公司等加工厂。历经二十余年风风雨雨,依然红红火火,这在家纺行业并不多见。 说起发展经验,三宝线业的高层归功于技术更新和产业链的延伸。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链条呢? 一朵棉花摘下后被公司收走,然后送进纺纱车间,经全自动设备,棉花被强力吸进了管道,随后进入一套拉伸设备,蓬绒绒的棉花被拉成了条状盘在一起,随后纺成细纱,细纱会被送入下一个环节;在织布厂,各种布料就会成型;再经家纺车间加工,一套套精美的床上用品就诞生了,销售公司会将产品送往千家万户…… 从地头到床头,一朵棉花在产业链条延伸中不断发生裂变,其价值也成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而这些环节都能在三宝线业内部完成。 作为一家老牌家纺企业,三宝线业还在技术革新上不断迈出步伐。早在2011年,公司就被评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安徽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企业,2012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 探索没有止境。如今,三宝线业又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一种由他们自主研发的玉米纤维混纺布已面世,市场反响强烈。 “通过提取玉米中的元素,替代纯棉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链也得到延伸。”马晓飞说,“这意味着,人们能用上玉米纤维做成的被套。” 从单一到集群一个园区的产业链条有多长? 企业延伸产业链已很长,在颍东经济开发区,有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互补形成的产业链条更为久远:由单一企业的生产逐步转化为产业集群模式,一粒小麦的价值空间在一次次的裂变中,数倍增长,所推动的产业延伸,也拉动了粮食转化增值。 依托百亿江淮粮仓的丰富资源,颍东经济开发区在建设初期就确立了以食品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众多社会资本和食品企业也看中了这个基地所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入驻。 目前,颍东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一百多家食品企业,形成了以食品制造为主,粮油、养殖、包装、物流中转服务等上下游产业为辅的一体化生产体系。 方便面企业需要的面粉由上游企业粮油食品厂提供,而粮油食品厂需要的小麦,是由订单农业提供的。方便面需要的调料包,是园区几家调味品企业提供的,而调味品厂所需要的蔬菜,又可以由订单农业提供。方便面的外包装,产品外销的物流都由园区企业提供……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此表述这种产业间的密切配合。 以颍东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我市食品产业,改变了以往孤军奋战的格局,转而采取集群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产品精深度,还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市农委副主任朱振华认为,集聚既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转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又是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形成区域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从研发到投放技术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链条产生效益,集聚形成规模。而不断加大的科技投入,则让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 “三期生产线,将全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并通过互联网向国外客户开放。”界首强旺调味食品公司董事长张强对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的信息化中心充满期待。 2009年落户界首经济开发区的强旺调味食品,目前已成为全国功能性调味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远销欧盟、中东、非洲市场,2013年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 “公司发展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张强对产品研发甚为重视,还专门成立了研发部,公司正和江南大学共同研发生物功能肽,应用到产品中后,将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对玉米等农作物的深加工,提取出肽等元素,农产品附加值能提升50倍以上。”颍州晚报记者面前的这名董事长俨然成了生物能肽方面的专家。 “科技创新、行业前沿首先是掌舵者要有认识,这样才能有投入、有突破。”张强说,也正基于此,几年来,强旺调味食品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先后获得164项专利,新研发的产品成为发展驱动器。 和强旺公司一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海泉粮油工业集团也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现在公司已创立了海福源、长升缘、麦久香三大品牌,产品覆盖米、面、油三大领域,畅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海泉粮油工业集团负责人告诉颍州晚报记者,目前,公司建有院士工作站,致力于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及有机复合肥、有机农产品种植项目的研究。“长升缘”大米在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从“粮袋子”到“钱袋子”产业链条延伸托起“大农业” “无论是产业链条延伸,还是产业集群抱团,抑或是科技研发助推,都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举措。”阜阳师范学院经济和商业学院教师余许友表示,这些探索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遵循这种规律的基础上,我市的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大引导和服务力度。近几年来,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支持龙头企业新上项目、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 这些都为阜阳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550亿元,已成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发展市级龙头企业370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18家。 “当然,任何产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一个过程,农产品加工业亦如此。”朱振华表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及政府积极的引导政策等,都是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按照规划,下一步,我市将开展农产品加工提升年行动,以一批重点企业为龙头,发展肉制品深加工、蔬菜速冻、营养方便食品、专用面粉、功能饮料、绿色食品等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传统产品和优势企业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让“粮袋子”变成“钱袋子”。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鲁利元
通讯员 王雨 陈振强/文 戴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