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秸秆利用看界首

发布日期:2014-06-14   来源:阜阳日报  阅读:1271次  

53万亩麦地未现一处着火点——

秆利用看界首 

本报记者高楠 通讯员陈振强/文 本报记者郭海洋 摄

    6月12日,界首市东城街道农民在为堆积的秸秆喷洒尿素,实施高温堆肥。  

  三夏工作开展以来,面对秸秆禁烧这个“老大难”问题,界首市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责任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为秸秆找出路,通过大力实施粉碎还田、高温堆肥等措施,让广大农户从利用秸秆中尝到“甜头”,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秸秆禁烧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截至目前,该市53万亩麦地上没有出现一处秸秆焚烧火点。  

  22万吨秸秆粉碎还田  

  芒种后一周,界首市代桥镇代西村的农田里就长出了一株株绿色的玉米苗。  

  “少了一道关,多了几车肥。”对当前地里庄稼的喜人长势,村民王玉林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小麦收完后,村民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余下的麦茬和秸秆,有的选择直接在地里焚烧,这样一来,不仅推迟了夏种进程,更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近两年,尤其是今年,村里绝大部分麦田在收割后都实施了秸秆粉碎还田,由秸秆带来的烦恼迎刃而解。  

  “秸秆粉碎还田,变成了天然肥料,既省了化肥又改良了土壤,用不着处理就可以播种。”王玉林说,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他发现实施秸秆还田不仅消除了以往秸秆处理的经济和环境“副作用”,更为农田增加了肥力,为下一季丰收打下基础。  

  让秸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在界首,越来越多的农户像王玉林一样尝到了秸秆还田的“甜头”。  

  “秸秆还田既能实现保墒、增肥、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也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界首市农委主任王建功告诉记者,为切实做好秸秆还田工作,该市在今年三夏工作开展之初,就加强了对相关工作的宣传,使群众认识到秸秆还田的好处。在午收过程中,该市要求所有联合收割机必须加装秸秆粉碎、打捆等装置,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并及时播种的群众,现场予以每亩15元的补助。同时,该市还组织调集了1800余台精播机,让农户亲眼看到播种质量的提高,免除了对秸秆还田后播种效果不佳的担忧。  

  目前,界首市有近22万吨小麦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等方式进行了还田,还田秸秆数量占该市小麦秸秆总量的85%左右。  

  高温堆肥变废为宝

  压秸秆、撒尿素、浇水、抹泥……6月12日,界首市东城街道徐寨社区田头,农民们正围着一处高高的秸秆堆,忙得热火朝天。  

  “别看这些拉过来的秸秆现在没啥用,一个多月后,它们就会变成大家抢着要的宝贝喽。”放下手中锄泥的铁锨,徐寨社区干部杨静告诉记者,秸秆从废变宝的转换,就在面前这处高温堆肥点内进行。  

  “我们撒了尿素、秸秆腐熟剂等,三四十天后,这些秸秆就能变成有机肥。”杨静说,午收开始以来,他们利用政府相关补贴,组织了几十人清理、转运周边废弃秸秆,实施高温堆肥。截至目前,该处高温堆肥点已集中处理秸秆近10吨,转化成肥料后能满足数百亩地使用,换算成同等作用的化肥,其价值至少在5万元左右。“现在好多人都争着往这里送秸秆,就是希望到时候能分些肥料。”  

  从没人要的废弃物到农民眼中的“宝贝”,秸秆的这种转化在界首并不鲜见。  

  “使秸秆变废为宝,让广大农民自觉投入到秸秆综合利用中来,才能确保秸秆全面禁烧,进而建立起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界首市委书记刘玉建表示,尽管今年该市大部分地区实施了秸秆还田,但也有一小部分秸秆因种种原因,被清理到农田之外。为消除这部分秸秆带来的焚烧隐患,同时也使它们能够物尽其用,该市采取了高温堆肥的利用措施。  

  “我们在派出18个技术工作组深入各地开展技术指导的同时,还拿出专项奖补资金,购买了大量秸秆腐熟剂、尿素等物资免费发放,引导各地对废弃、存留的秸秆进行高温堆肥或氨化处理。”王建功说,通过高温堆肥等措施,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更带动了广大农民利用秸秆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该市建立的高温堆肥点已达500余处,处理秸秆1.5万吨左右,产生的有机肥料可培肥10万亩耕地,预计可增产粮食5%到10%。  

  为秸秆找“婆家”  

  尽管没有采取秸秆还田和高温堆肥措施,但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村民闫士举,却同样从秸秆的综合利用中得到了实惠。  

  原来,闫士举以秸秆收购经纪人的身份与国能临泉生物发电公司签订了协议——由他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然后转卖到发电企业。“刨去运送和人力装卸成本,一斤秸秆也就落个几分钱。”对闫士举来说,尽管每斤秸秆能赚到的中间差价很低,但考虑到动辄上百吨的转卖量,午收短短十几天,就足以让他赚上一笔。  

  “镇里各村都设置了秸秆堆放点,既方便了我们收集秸秆,也减少了运输成本。”闫士举告诉记者,今年他仅从舒庄镇收集、转卖的秸秆就超过100吨。  

  给秸秆找“婆家”,让秸秆有个好归宿是界首市今年采取的又一种综合利用秸秆的措施。“对粉碎还田和高温堆肥以外的秸秆,我们采取了组织本地送、外地人来收的办法,确保及时清运、转送。”王建功说,截至目前,该市用于生物发电、造纸及能源转化等领域的秸秆已超万吨。  

  刘玉建表示,下一步,界首市还将在秸秆综合利用上进行更多探索,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综合利用渠道和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挥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