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媒体看界首

孩子别哭,我不再让你孤独

发布日期:2014-05-29   来源:颍州晚报  阅读:996次  

临泉二中一老师资助界首一名单亲留守女孩



    一个是临泉二中的老师,一个是留守农村的学生。一次主动的联络,两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老师决定持续资助——虽然钱不多,但我会继续关注、资助她;学生心怀感恩——董老师就是我妈妈,我一辈子都感激她。

   被关爱单亲女孩:她像妈妈一样疼我

   “听说你身体不好,今天早晨上完两节课我就过来了。”5月20日,界首市砖集镇第二小学寄宿生接待室里,学生小云依偎在“妈妈”董艳艳怀里,“母女”俩温馨地唠着家常。
   小云曾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母亲早年离家出走,迫于生计的爸爸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缺少母爱和家庭温暖的小云,成为留守儿童大军中的一员。
   “小云初入校的时候,很不合群,成绩老是倒数。”学校老师说,“后来,董老师来了,定期给她生活费,隔不多久打个电话,时不时地还来看看她。有了关心,小云的变化很大。”
   在董艳艳的爱心帮助下,小云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得到解决,孤独的内心得到了母爱般的温暖呵护,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人也更加懂事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现在她的成绩在全年级属于中上游。”说起小云的变化,班主任很欣慰,“她开始主动与同学交往了,我们学校办运动会,她还带头报名呢”。
   “董老师像妈妈一样疼爱我,关心我,我感觉很幸福。”说起董老师,小云的眼里溢满激动的泪水。

   金钱与爱心无关我会一直帮助她

   这对“母女”是怎么结识的呢?2004年,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的董艳艳到临泉二中任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她十分关注基础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
   “无意中从朋友那里得知,界首砖集镇第二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就想去看看。”董艳艳说,看了几次之后,颇受触动: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生活拮据,内心孤独,需要关爱。
   2012年,和家人商量、与学校沟通后,董艳艳确定要一对一地帮扶一名留守学生。学校经过摸排,推荐了经历坎坷的小云。自此,董艳艳开始给小云资助,每学期现金3000元,现在已过了5个学期。
   其实,董艳艳家并不富裕,买房欠下外债10多万元,父亲生病住院又花掉几万元。但董艳艳认为,金钱与爱心无关,新疆的阿里木靠卖羊肉串,十年间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儿童,与他相比,自己还相差很远。
   “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人愿意吃喝,有人愿意赌博,我认为我现在做的能带来快乐。”董艳艳说:“只要小云愿意读下去,考大学、考研、读博,我都会一直资助她。”
   

颍州晚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周伟 郭明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