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馆里,他们个个是好人
发布日期:2014-03-14 来源:阜阳城市周报 阅读:2409次
民间公益组织创办“好人馆”
沿着界首市人民东路前行,界首市联通公司白色门牌上的5个红色的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界首好人馆”。近日,记者前去“好人馆”参观,感受这种特殊的力量。
在馆内四周墙壁悬挂着红色的界首籍典型人物宣传图板,有“中国好人”12人、“安徽好人”4人、感动江淮志愿者10人、“阜阳好人”9人、阜阳道德模范6人、界首道德模范30人等。马林英、李秀荣、吕波、于少甫等65人首批入选好人馆,馆内展出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简介。
好人馆由界首市小红帽志愿者服务团队创办,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首家民间公益组织创办的“好人馆”。展厅的里侧,又被分割成两个小房间。其中一个叫“诚信书屋”。这个书屋,全天免费向市民开放,每人每次可借三本书,不计名借阅,书不但不会少反而会增多。这正是他们所宣扬的诚信精神的传承。
“好人”事迹鼓舞他人
马林英,41的岁她是界首市王烈桥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94年开始,20年来,她都在义务地照顾一位九十高龄的北京老人王佩相,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她20年的坚持,让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2010年6月,马林英被评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胡涛,界首市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在父亲卧病在床的情况下,不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每逢周末或调休日,他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城乡大街小道,探视随访患者1800多名,行程6万多公里,足迹踏遍界首市城乡每一个角落,一次次帮扶困难患者家庭。2012年10月,胡涛被评为敬业奉献“安徽好人”。
薄玉侠,界首市东城街道新建社区居民,2006年组织成立老年义务联防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大妈团”。她领导的“雷锋大妈团”着眼于“小”,解“小纠纷”,办“小案件”,除“小隐患”,促“大和谐”。在社区警务室建立了调解室,使居民不出社区不到派出所就能解决好身边的小纠纷。每天,她和队员们在街上走一圈,把遇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再反映给派出所民警。2013年4月,薄玉侠被评为“中国好人”。
齐岗,界首市光武镇小李庄行政村人。1998年,做生意的爷爷突然中风瘫痪在床,欠下了10万元债务,18岁的齐岗站了出来,承担起还债的责任。经过几年的努力,齐岗不仅还完了债务,还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13年5月,齐刚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吕福荣,70岁的她是界首市李湾村人。她含辛茹苦地照料瘫痪在床已37年的女儿、孝敬92岁高龄的婆婆,与丧失劳动力的丈夫相敬如宾。2013年7月,吕福荣被评为孝老爱亲“安徽好人”
打造成精神家园
据界首市小红帽志愿服务团队创始人张云强介绍,今后,界首“好人馆”将继续搜集整理“界首好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自传、日记、书信、新闻报道等档案资料,并遵循“一人一档”原则分别立卷归档。随着“界首好人”的持续增多,该好人馆还将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丰富内涵,充分展示界首好人的时代风范。周报记者 汪文婕 李昭翰 实习生 丁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