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新马集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产业

发布日期:2017-04-24   阅读:2340次  

  连日来,新马集镇红薯种植户充分抓住天气有利时机,加快机械春耕,组织人员栽种红薯秧苗。

  在该镇素有“百年陈氏”粉皮之称的陈庄村,硕有家庭农场今年种了近两百亩地高淀粉红薯,现在他们一家人和工人连续在地里忙活了十多天。

  硕有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辉说:“我们这边做了一百多年的粉皮,都是用自家种植的红薯磨出的淀粉,这么多年一直秉承传统技艺,口味和品质从未改变。”

  同样在该镇老王寨村,红薯大王王凡依然按照多年来自已独特的红薯种植模式种植了300多亩红薯,今年让他最高兴的就是他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2个冷藏库,总面积600平方,这样一来他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粉丝、砣粉,不再受季节的限制。

  王凡算了一笔经济帐,后秋红薯大量上市,自己种植的红薯预计能收获200万斤,除了自己磨粉用掉100万斤左右,还有一半红薯要出售,每斤价格在0.5元左右,利润很低,而贮藏到春节前后每斤至少增加0.3元,2个冷藏库可容纳近80万斤红薯,建冷库还是蛮划算的。

  传统的种植大户继续在产业链条上厚植红薯梦,而新型经营主体也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向订单式红薯种植上发展。在该镇王古同村,海纳百川家庭种植农场正在种植紫薯,农场负责人王庆海介绍,他这50多亩紫薯是与泉阳镇万达薯业合作种植的,万达薯业提供紫薯秧苗、种植管理技术,到收获时按合同约定回收,预计每亩地利润在一千元左右。

  该镇新型主体迅猛发展,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农业”岗位,当地群众不出家门也有了“打工”收入。如该镇桑庄村贫困户桑岗,每年在王凡这里帮忙种收红薯、下粉丝收入近五千元,为脱贫提供了増收渠道。今年该镇红薯种植面积近2000亩,仅种植收获人工费用近1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注入了动力。

  据悉,该镇红薯种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红薯产业发展上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和地理位置优势,该镇用红薯淀粉手工制作的粉皮、粉丝在阜阳地区很有名气,每年制作的粉皮、粉丝供不应求。该镇红薯产业在当前农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推动下,由传统的简单农产品加工走向精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荣云飞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