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舒庄镇留守妇女就业“不出门”

发布日期:2017-03-29   阅读:1142次  

  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笔者走进舒庄镇凯佳服饰公司。车间内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只看见工人们埋头劳作的身影,看不见人员的走动;只听见缝纫机的“塔塔”声,听不见其他声音。30余名工人在愉快地忙碌着,她们分工明确,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有的在缝领口、有的在做袖头、有的在熨烫衣服、还有的在钉扣子……

  “原来我在温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挣了一些钱,不想再往外面跑。就萌生了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凯佳服饰的老板陈秉征告诉笔者,“家乡人熟地熟,啥都方便,人工便宜,还可以在家照顾父母,还是在家乡发展好啊!”

  陈秉征介绍,他目前有两个这样的厂子,这个厂子里有32名工人,30台机器,每天可生产成衣200件。厂子里使用的都是留守妇女,熟练的一天能挣一百二三十块钱,一般的也能挣七十多元。这两个厂吸收当地60多名留守妇女打工,让她们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就近就业有一份稳定收入。

  “我这个月挣了2000多元,”舒庄镇大顾村的杨秀英高兴地说,“要不是前短时间家里有事,请了几天假,工资还要多领点。”这是舒庄镇实施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的一个缩影。如今,该镇像杨秀英一样家门口挣工资的留守妇女目前已达到1000多人,实现了理家、增收两不误,。

  家住大顾村的工人杨秀英,婆婆得了半身不遂,常年不能动,儿子在镇上的初中读书,还有一个婆哥脑子不正常,不会做饭,都需要有人照顾,她只好让丈夫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家里。“在这里每天可挣七八十块钱。不在乎钱多少,主要是能照顾家庭,能够供应上家里人的一日三餐。”

  据了解,为帮助“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舒庄镇积极实施“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工程,以政策扶持企业、技术培训农妇,通过“凤还巢”建设多个“大嫂车间”,充分利用镇农技站、留守妇女技术学堂,开设农畜养殖、藤椅编制、服装加工、家政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对广大妇女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

  据镇社保所工作人员介绍,舒庄镇两年来共培训农村妇女2000余人次,针对留守妇女“能吃苦、有空闲”的特点,每年都采取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活动,鼓励引导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政府扶持、大户能人带动等措施,做到“致富技术优先提供、项目引进优先落实”,从技术上给予帮助,从项目上给予支持,从政策上给予优惠,积极为留守妇女创业致富开辟 “绿色通道”。同时,舒庄镇的土地、税收、信贷、保障等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创业,凯佳服饰、奥宇服饰、希望藤编、振友鞋厂、月梦园纸业、蒋桥渔具等众多企业建成,为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保障。

  舒庄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开通留守就业绿色通道,设立企业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等多个措施,吸纳农家妇女留乡就业。制衣厂、制鞋厂、藤编厂、鱼钩厂、养殖场等微型企业,带动了千余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从事各种就业,每年为全镇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目前,留守妇女月工资均在2000元左右,高的达3000元以上。”(桑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