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泉阳镇:扶贫有产业 精准脱贫能就业

发布日期:2017-01-05   阅读:1116次  

  扶贫车间进村 就业有了岗位

  “我现在在村里的就业车间上班,一个月3000多”。泉阳镇集东村的贫困户李颖芝告诉笔者,以前就靠种地生活,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是问题,现在通过雨露计划孩子上了大学,村里介绍到扶贫车间打工,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为给贫困户脱贫致富想点子,找路子,打造持久的致富机制,泉阳镇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就业车间进村,7个行政村的扶贫车间均已挂牌,实现了村村有工厂,村村能就业的局面。另外,占地80000多平方米的就业扶贫基地主体工程也已经竣工,正抓紧时间招商。今年以来,全镇共计142名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村里给我提供了厂房,交通也便利,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工厂开在村里,对于我来说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将工厂开在集东村扶贫车间的李超群告诉笔者,“有了政府的帮助,群众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目前有16名贫困群众在工厂里打工,下步我打算扩大规模,建设10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个,牢记社会责任,响应政府号召致力慈善事业。”

  据了解,通过就业车间进村,既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又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企业投身慈善事业也更加热心。镇扶贫专职副书记刘俊峰介绍,通过就业车间进村,贫困户的生活可以形容为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集体经济给力 创业有了平台

  “以前群众想创业,一是没钱,二是没平台,担心赔钱,积极性不高。通过市场调研,成立村集体公司,我们村干部带头投资入股,种植辣椒,聘请专业的会计做账,与大公司签订购销合同,鼓励贫困户入股。目前已有1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入股60万元,入股的贫困户最低保证一年3000的分红,另一方面贫困户还可以在村集体公司从事日常田间管理工作,工资日结,一天50元,目前有22名贫困群众通过到村集体公司上班增加了收入”,胡集村村集体经济公司的法人史峻峰告诉笔者。

  据悉,同样在该镇的王烈桥村,村干部集资入股村集体公司27万,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小额信贷入股80余万,40户贫困户在村集体公司打工。

  今年以来,泉阳镇围绕产业扶贫,探索采取“支部引领,干部带头村,村集体经济+农户”“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谋划建设千亩草莓基地、千亩辣椒基地、千亩冬桃基地、千亩金槐基地、千亩石榴基地等五大现代农业基地,鼓励引导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入股村集体公司,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变“输血”为“造血”。

  该镇扶贫专职副书记刘俊峰介绍,泉阳镇目前共计90户贫困户贷款442.7万元,七个行政村均有村集体经济公司,村集体经济公司的发展,让贫困户“贷”出了希望,“创”出了信心。为了不让自己“下海游泳”的贫困户“呛水”,镇村干部将继续跟踪帮扶,确保他们能够脱贫致富。

  政府大力扶持 发展有了动力

  据了解,围绕着“小水滴灌”这一原则,泉阳镇通过逐户走访,精准识别,鼓励引导有种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并及时兑现奖补。

  “脱贫攻坚我们更加注重造血,目前全镇211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享受到了29.73万元的政策奖补。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激活了造血干细胞,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满怀信心,在17年,我们将以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放不下的危机感狠抓落实,加速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贫困户就业创业的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镇扶贫专职副书记刘俊峰满怀信心的说。(王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