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芦村:集体经济帮传带 群众脱贫见效快

发布日期:2016-08-29   阅读:1016次  

    “老程,把葱秧子卸下来分好,趁天凉快赶紧让大家下地种上……”

    “抽水机阀门再开大一点,地一定要浇透……”

    一大早来到芦村镇芦村村千亩集体经济种植现场,映入眼帘的是村主任郭建军急促的身影和群众忙碌的场面。

    芦村村平畴沃野,阡陌纵横,干渠交错,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裹足不前,守着“富”资源,过着“穷”日子,村两委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6年度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出台后,芦村村成功抓住机遇,争取到上级2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此,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严格落实村级主体责任,推行“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的“三到底”工作机制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任务。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芦村村已流转土地近千亩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了200亩西瓜、200亩大葱、200亩洋葱、200亩大豆和200亩粮食作物的分片分类种植,避免了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散风险,摸索经验,比对效益,为来年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积累经验。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芦村村心系建档立卡群众,采取“三个优先”的措施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一是优先贫困户土地租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落户在村内脱贫任务较重,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程楼、王楼和杨李三个自然村,在土地流转时,对于承包地不在项目区而又有强烈流转意愿的贫困户,镇村干部积极协调进行土地种植调换。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千亩种植基地中流转的贫困户土地达到了300余亩。二是优先贫困户劳务用工。在作物的播种、施肥、除草、收获、销售等重要用工节点和田间的日常管理中,村两委优先选用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员19名,通过签订长期田间管理协议增加了他们的工资性收入;通过农忙时段的临时用工,为贫困户拓展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劳动收入。三是优先贫困户指导扶助。村里用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购买了大功率四轮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各一台,对于有需求的贫困户,组织人员机械为其进行免费种植和土地翻松;对于没有纳入项目区而又自行发展同类作物种植的贫困户,在上级进行培训指导时邀请其共同参与,提升贫困户自行发展的技术水平。(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