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界首:党员“夜校”为何如此“火

发布日期:2016-05-17   阅读:2403次  

  有人说基层党员党性淡薄,服务意识差,难以管理,看这个乡镇是如何唤醒基层党员党性意识的。“党小组之家”给你答案——界首大黄镇党员“夜校”为何如此“火”

  “哎,老伴呀,我去小组之家学习了。”5月14日晚上七点半,天还未完全黑下来,界首市大黄镇史炉村老党员史云平刚吃完饭,碗还没端到厨房,就招呼老伴一声后早早到了村里“党小组之家”的小桌前坐下来。

  史云平的老伴郭翠荣告诉笔者说,这老头子最近像中了邪,一到晚上,就心急火燎说要去学习,才几天,他就把誓词和总纲背的滚瓜烂熟了。

  在如今的大黄镇,像老党员史云平一样的近千位老党员每周都会按时来到他们的新家——“党小组之家”去开展“两学一做”学习。


  “党小组之家”,让我们找回几十年没有激动的场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5月14日晚八点准时,在大黄镇史炉村史彩全为小组长的“党小组之家”里,史彩全正用庄严的声音和小组党员们一起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而这仪式是他们每次学习前首做之事。

  一盏电灯,一张小桌,四条板凳,几本资料和笔记本,这就成了史彩全、史兆林、史明武等七名党员学习的“家当”,看起来虽然简单,但他们却学得津津有味。

  党小组组长史彩全带领大家再次领学了《党章》后,大家就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和参与村务管理进行讨论。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广大党员的心声。

  “入党誓词唤醒了我沉睡几十年的工作激情和斗志,一下子好像回到年轻时代。”老党员史兆林激动说道,每次学习前的庄严的宣誓都让我热血沸腾,激动的像刚入党时那样直想流泪,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党员史彩全说:“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了。”党员史兆林补充道:再次学习党章后,就觉得自己有了指路的明灯,生活有了目标,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甭忘了是党员。

  同在该镇,鸭王庄郭楼自然村第十五党小组家中,笔者在采访当日,时间虽已到了晚10点,但几位老党员依然聚集在一起不肯离去,他们正听着小组好不容易“挖”过来的党员“人才”,肉鸽子养殖能手郭继成,讲述他如何准备带动群众致富。

  为解决基层党员思想涣散,学习不深入等问题,大黄镇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创新党员学习形式,结合农村实际,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以方便党员就近学习前提,利用夜间时间在党小组组长家中开办80个“党小组之家”夜校,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教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小组之家”,让俺们老党员们有了活动的“新家庭”

  笔者在随同镇干部下乡时,听到一些老党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

  该镇史炉村老党员史云平,作为一名复员军人的他,对“家”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现在,每晚我一吃过饭,就提前半小时早早去到场,听听他们从镇里传出的对老百姓关心的好声音,好政策,心里就很高兴,而以前我们感觉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无着无落,心里经常空落落的。”

  为了表示对“党小组之家”的喜欢,他甚至编出一段《党小组之歌》:吃过饭,七点半,戴上党徽和期盼,到小组之家来充电……这些顺口易记的话语充分表达一个基层党员对“新家”的赞美和热爱。

  史炉村书记史玉华告诉笔者说,现在村里有几位以前爱打牌、打麻将的老党员也都找到新爱好,那就是到“党小组之家”里去学习、讨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避免了很多家庭家人之间生气和吵架,村里的很多群众也都给予支持。

  同时,党小组之家也为党员们带来荣誉和自豪感。史炉村女党员杨桂兰高兴地介绍,我们党员一开会,群众就问我们开什么会?他们都羡慕我们是党员呀。而这样经常晚上在一起学习讨论是我当姑娘时才有的事,真好像又回到几十年前。村民史保国告诉说:现在经常看到,党员聚在一起开会,真想偷偷听听他们说的是啥。真羡慕他们!


  “党小组之家”,成为搭建普通群众与党员和干部之间联系的“新纽带”

  “我镇郭瓦村党员郭乃文和王秀荣,昝庄党员昝和平与昝爱文平时因有矛盾,遇到喜事吃饭都不坐一桌,但是却通过“党小组之家”这个纽带,化解了多年的过节和恩怨,融洽了关系。”大黄镇党委书记张阳高兴地介绍。

  据了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为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集中学习向常态化学习转变,该镇将全镇七个行政村和镇直单位党员以居住或办公地点相邻,方便党员学习为基础,每3—7人设立一个党小组进行集中学习,成立“党小组之家”,党小组之家设在党小组长家中,党小组长由群众威信高、文化层次高、住房宽敞的党员担任,并在门前悬挂“党小组之家”标牌。

  为营造学习氛围,在党员集中学习的房间内悬挂党旗,张贴入党誓词,党小组学习制度等。为保证学习效果,镇党委为参加党小组学习的每位成员发放了党徽、《党章》、学习记录本、会议记录本等学习资料,并规定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一和周五的晚七点至九点,开班第一周每天坚持学习,以后每周学习不少于两次。同时,大黄镇组织和纪检部门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期督查的方式对学习教育进行实地督查,对参学党员进行学分制管理,得分计入党员积分制管理。


  “平时,普通党员和干部们一般很少坐在一起学习和讨论工作,但‘党小组之家’给他们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搭起了很好的纽带和桥梁。”大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张剑男介绍说。这样,在共同的学习氛围里,无形中就建立了相互学习和互助关系,让大家都敞开心扉,开诚布公,起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好效果。

  “党小组之家”,成为收集基层民意和解决民生的“新平台”

  大黄村书记李廷国告诉笔者,前几天,王庄党员王守贺在一次学习讨论时提出,他们居所附近垃圾桶较少,群众垃圾无处倒,希望村支部能够及时解决。他们村支部及时研究,并立即新增加几个垃圾桶进行就地安置,与此同时又安排保洁员及时清运,轻松解决了群众因垃圾无处处理带来不便的难题。

  张剑男告诉笔者,他们为更好收集基层群众的建议和意见,除了通过普通党员在学习讨论时转告外,镇里已安排订做80多个“意见箱”悬挂在每个“党员小组之家”门外。让“党小组之家”真正成为收集和解决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新平台”。

  同时,为提高党员的学习覆盖率和广泛收集民意,吸收外出流动党员同样参与其中。该镇组织部门正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搭建“网上”“党小组之家”,争取达到学习教育“一个也不少”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为及时掌握了解“党小组之家”的效果和动态,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夜到各村巡查和参与部分党小组的学习讨论,并指导安排下一步工作和帮助解决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据介绍,自“党小组之家”成立20多天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2条,及时解决办理  32条,给予及时答复30条。“党小组之家”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党小组之家”成了基层党员转化思想和传播政策的“新阵地”

  “对于当前享受吃低保规定和条件问题,政策规定是这样的……”在该镇筛子李村党小组之家里,镇民政宣传员刘可正在给党员讲解有关低保政策知识。

  为提高党员学习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在宣传上的模范带头作用,该镇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基层的普通党员对党的很多农村政策知之基少,尤其与群众有切身利益政策规定。该镇党委根据镇里每位干部的分工和从事专业,明确农技、新农合、计生、新农保、民证、土地等涉及群众焦点等方面政策24位宣传员。并把每位宣传员个人从事工作和联系详细信息张贴到每个“党小组之家”墙上,以方便群众进行“菜单式”邀请前去培训授课。

  镇宣传委员王洁丽告诉说,通过这种“菜单式”授课,极大满足了普通党员的求知欲,为农村党员更好地了解掌握农村政策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员宣传员作用提供必要理论知识。

  据了解,通过政策宣传员的宣传,不仅为每个党小组之家提供政策知识培训,更让基层党员及时了解上级有关方针和政策,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


  据该镇村民反映,在5月6日那一天晚上,李大庄村内因杨絮引发火灾,大火借势地上团团棉絮很快把村内几个柴火垛引燃,要不是正在“党小组之家”学习的几位党员带领群众无畏扑火,与火灾现场紧临的18家农户将面临难以估计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之后大黄镇特意张贴光荣榜对救火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和群众进行表彰通报。

  据了解,通过学习教育,该镇涌现出每天义务为村民打扫卫生的老党员史云平,决定通过采取以土地入股保证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的一休家庭农场负责人党员肖海渊等先进模范。

  据大黄镇党委书记张阳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村支部、电教室等资源,为“党小组之家”搭建更好的平台和资源,使之成为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和充分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基层的坚强“堡垒”。(陈振强 王洁丽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