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六项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6-04-06 阅读:2970次
今年以来,界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阜阳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坚持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强化保障中推动发展,创新并健全完善了“六项机制”,有效激活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制度保障机制。认真研读中央、省文件精神,立足界首实际深入调研,前后十数次征求意见、修改,讨论印发了《关于决胜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理顺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三农工作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市委周议事会、市政府每周工作安排必有脱贫攻坚工作的议题和工作安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周议事、月报告,季调度工作制度,强化工作督查,形成了扶贫工作天天讲,脱贫攻坚周周抓的工作节奏。
帮扶督查机制。调整规范市直单位“双包”安排,按照整体划片,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建立了“市领导包乡(镇、街道)、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督查机制,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市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市直单位帮扶1-2个村,按照每名干部不多于5户贫困户的工作要求,结对帮扶,制定了帮扶“时间表”和“任务单”,销号管理、精准帮扶。
连片推进机制。按照农业产业“四区”布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围绕马铃薯、无公害瓜果蔬菜、彩叶树、淮山羊养殖等发展特色种养业,把逐村推进与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谋划产业发展,编制项目区,明确“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整合发改、扶贫、农牧、林业、水利等项目到村到户,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沿泉河等乡镇,采取“两区建设引领、产业项目推进”的办法,打破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界限,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打造经济发展示范带,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整区域脱贫。
投入保障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调整整合各类涉农、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编制扶贫非部门预算近4亿元,实施财政资金竞争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所需资金一律优先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乡镇、部门的积极性,协力推进扶贫攻坚。同时,加快乡镇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招商,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启动民资、银行融资等方式,聚集资金,集中攻坚。
项目运作机制。围绕省脱贫攻坚“1+20”政策体系,部门打好项目包,建立项目库,乡镇街道规划项目区,把生产要素和资源精确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实行项目“一把手”负责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项目谋划、实施、建成投运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管。
考核奖励机制。探索推行了四项考核问效制度,明确目标管理,把今年全市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乡镇和部门,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挂图作战,对当年确定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严格月督查报告,村、乡镇、市直单位每月逐级上报一次工作进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奖惩问效,建立脱贫攻坚月考核、季调度、年总评等考核机制,把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部门实绩的主要内容,与单位奖惩、干部提拔任用直接挂钩,对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乡镇街道落实“一票否决”,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陈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