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依托优势抓产业 推动扶贫见成效
发布日期:2016-03-24 阅读:2221次
来到西城街道吕闫村和小郭寨村,多家养殖合作社经营的红红火火,肉牛、山羊、獭兔、蛋鸭、土鸡……多种特色养殖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昌盛蛋鸭养殖合作社最初只是一家小型的家庭小作坊,开始养鸭的前两年,由于蛋鸭品种没选好以及管理上出现问题,不仅雏鸭的死亡率高,而且成鸭下蛋率极低,合作社负责人宋志昌几十万元积蓄全部花光。经过再三考虑和街道的支持,宋志昌再次踏上养鸭之路。他更换了鸭品种,扩大鸭子的活动场地,并请来河南省养鸭老师唐学志作技术指导。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刻苦钻研,宋志昌成立了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养殖场终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目前,他的养殖场内有鸭子6000多只,每天收获鸭蛋近6000枚,年产200万多枚,并注册“大宋”牌商标,与阜阳、合肥等大型超市进行农超对接,每天出的货,直接就有固定客户来车拉走,年销售额达150多万元,利润达50万元。合作社拥有核心示范养殖基地90亩,带动农户50余户,林下养殖面积达200余亩。现在宋志昌已成为当地一个大名鼎鼎的养殖户了,村民们都戏称他为“鸭司令”,面对不断走俏的市场行情,头脑灵活的宋志昌开始在深加工上“动脑筋”。他新建了300平方米的鸭蛋加工厂房,对鸭蛋进行真空包装再销售,为拓宽销售渠道,在街道电子商务惠民政策支持下,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点。在他的带动下,大宋庄村民也走上了养鸭致富的路子,宋志昌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集中收取鸭蛋,统一对外销售,让大家在自家门口就能轻松赚到钱。
吕闫村村民吕顺清,几年前还是村里的扶贫户,通过产业扶持和技能培训,吕顺清注册了自己的养殖合作社,办起了养猪场,两年的发展,他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成了产业扶贫的典范。夏保印自从前几年返乡创业后,在秸杆养羊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年收入可观。在他的带动下,吕闫村先后成立了3家山羊养殖场。还有梨闫村村民郭建自建温室,常年养殖肉鸡,一棚可出栏肉鸡近万只。
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抓培训等措施,西城街道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突出解决产业发展不够、农户难以彻底脱贫的问题,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扶贫之路。(郭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