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界首马铃薯能否重振雄风 值得期待

发布日期:2016-03-11   阅读:2262次  

  近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得知国家将马铃薯作为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来抓,界首市陶庙镇赵庄村61岁的赵金锋欣喜不已。

  曾被誉为中原地区最大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界首市,高峰时种植面积达10万亩,之后面积大幅滑坡。基础还在,界首正在搭乘马铃薯“进位”东风,振兴生产基地。

  一段记忆
  从10万亩跌至5千亩

  说起种植马铃薯的历史,当地公认的种植能手赵金锋滔滔不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铃薯在界首很常见。”赵金锋说,全国规模的马铃薯选种留种大会还曾在界首召开。

  很长一段时间内,赵家会拿出3亩多地种植马铃薯,除预留一部分自家吃外,剩余的拉到太和、颍上等地换小麦面粉和大米。

  资料显示,早在1953年,界首就曾掀起马铃薯种植高潮。鼎盛时期,界首马铃薯种植面积超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界首也被誉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

  此后,由于散户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等也难以突破,导致产量规模上不去。种植户积极性下降,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萎缩。

  尽管种植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但赵金锋还是像大部分农户一样,放弃了种植:出去打个工,一个月的收入,就能顶上一亩马铃薯一年的收入。

  “和不少农作物的发展趋势一样,农户积极性下降了,种植面积也就萎缩了。”界首市农综总站负责人尹其岗介绍说,马铃薯种植陷入低谷时,种植面积仅5000多亩。

  一次尝试
  从各自为战到高产示范

  有过辉煌,基础还在。观察到马铃薯发展新趋势的界首,2014年启动实施了马铃薯产业振兴计划。

  “在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后,结合界首农业生产特点和结构调整布局情况,政府决定在陶庙镇赵庄建设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尹其岗介绍,2014年秋季,以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在赵庄开启了320亩大棚马铃薯种植。

  塑模覆盖、深沟大垄、精耕细作,鲜食型马铃薯在赵庄再次起航;去年4月,示范园种植的马铃薯亩产4000斤。

  “示范园改变了之前各自为战的散乱种植模式,采用马铃薯、玉米、西瓜、蔬菜等间(轮)作套种模式,一年三茬。”尹其岗说,通过探索总结,培育产业能人,以点带面,向周边幅射推广。

  此时,对马铃薯有着浓厚感情的赵金锋找到了示范园,进去当一名“农业工人”。而今,他在示范园协助技术专家田间管理,每月都有不菲的收入。

  不少种植户也和赵金锋一样,对马铃薯种植有了热情。2015年,界首马铃薯种植面积恢复到1.5万亩,平均单产也提高到3500斤。

  一种期盼
  扩面延链,振兴马铃薯产业

  下一步,界首将逐步扩大生产基地建设范围。

  “标准化种植也得继续推广,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市场需求。”尹其岗表示。

  规模扩大后,保鲜储存和销售渠道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下一步,界首谋划在马铃薯基地集中发展区建设批发市场,同时培育经纪人队伍,拓宽营销渠道,把界首马铃薯的品牌打出去。

  “未来,我们将继续引进和培育马铃薯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程度,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尹其岗表示。

  在马铃薯示范园内协助田管的赵金锋,对马铃薯种植的变化也充满期待,“不说面积达到十万亩,能有几个集中连片的示范基地也很好。”赵金锋说,他期盼着,界首马铃薯能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一些。(徐风光 卜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