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园区发展异彩纷呈
发布日期:2015-12-07 来源:界首广播电视台 阅读:1045次
“十二五”期间,界首市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培育工业的摇篮、壮大财源的基地,全力推进“一区三园”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
今年1—10月,有三个园区税收超亿元,其中,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税收5.72亿元,被评为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市经开区主区实现税收1.33亿元,增长84%,被评为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光武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税收1.934亿元,增长30%。申湖、陶庙、泉阳等6个工业小区也有了较快发展。
原界首市工业园在扩区的基础上更名为安徽界首经济开发区,启动总规、控规和供电、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将田营、西城、光武工业区纳入扩容范围,加快园区道路、绿化、亮化、沟塘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13.88平方公里实现了“五通一平”。
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坚持“发展是根本、环保是生命”的指导方针,通过抓组织领导、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向高端的快速、持续、循环发展,“十二五”末,园区入驻企业30多家,拥有职工近万人,形成了再生铅冶炼、蓄电池生产、铅化工和塑料加工四大产业板块,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目标,催生了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和富饶的城市矿山,已发展成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华鑫集团位居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和安徽省企业百名排行榜49位,制订了全国再生铅冶炼废水处理、铅烟铅尘排放标准,其实施的“双改双百”战略,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拆解和冶炼生产工艺,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智能化清洁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和《再生铅准入条件》。目前,一期建成试生产,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税收10亿元、每吨成品铅可节能30%以上,可减排50%以上,降低成本20%以上,将成为国内装备水平最高、工艺水平最先进、环保治理最好、管理流程最规范的大型企业,继续引领国内再生铅冶炼行业的发展潮流。天能、南都华宇等知名上市企业后继投资也不断加大。
光武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0家,其中,亿元企业10多家,实现由收购到加工、由资源到产品的转变,生产有化纤、无纺布、雨鞋、食品药品包装膜、各种注塑产品等。成功引入大连环嘉集团、安徽冠鸿塑业、安徽东锦化纤、青岛新天地等项目,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雨鞋生产基地,华东重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和新型材料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
西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已入驻工业企业59家,主要产品有铝锭、铝线、铝棒、铝板、铝型材、轮毂、汽摩配件、铜棒、铜材、漆包圆铝线、电机、铁铸件等28个系列品种。安徽华翼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14亿元,金盈铝业公司与广东金兰集团“联姻”,上马年产10万吨工业铝型材项目;新方尊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建设了再生金属循环经济科研基地,同时拥有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生实践基地,与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所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替时期,界首市审时度势,结合实际,超前谋划,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整合园区资源,将田营园区、光武园区、西城园区整合并入经开区,将经开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田营园区500亿、光武园区300亿、西城园区100亿、本级园区100亿),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进一步扩区,将鸭王园区整合入经开区。六个工业小区及产业集群专业镇各显特色,做到园区外无一家工业企业。(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