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三化同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发布日期:2015-10-04 阅读:973次
连日来,界首市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对剩余的秸秆,进行秸秆饲料化、秸秆有机肥化、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
在王集镇陆集村的一处民房里,王文良正在组织村民把收购过来的玉米秸秆,通过扎切搓揉粉碎机进行粉碎,打包做成青贮饲料。
据王文良介绍,一套粉粹设备按8个小时的工作量可以消化30到40亩地的秸秆量。一套机器3到4人操作,一天生产300到400捆,每捆饲料重量在70公斤左右,生产工人每天工资也能达到150到200元的收入。
这种秸秆粉碎后,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通过自然发酵,变成牛及山羊较为喜好的饲料,并且这套设备效率很高。
秸秆粉碎做成饲料,既为当地群众解决了秸秆堆放难的问题,也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王集镇陆集村村民王如臣告诉记者,这个玉米秸秆丢家里也没地方堆、也没地方放,拉到王文良这个地方一亩地管收入个几十块钱,对农民来说这是双赢。
位于邴集乡的界首市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0.1元每公斤的价格,大量从周边群众手中收购玉米秸秆,进行有机肥的转化生产。通过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设备高温处理,将秸秆中的有害菌、草籽和害虫杀死后,根据肥料用途添加一定比例的牲畜粪便或氮磷钾肥等,经过八个小时的发酵以及后续的晾晒、加工,生物有机肥便制作成功了。
界首市振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伟介绍说,一吨有机肥的成本大概是在400—50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的有机肥,有800到1200不等,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做干湿两用的,也可以做成颗粒的。
同时,界首市各乡镇都在积极组织大户收购群众秸秆,进行打捆后,销售到临泉秸秆发电厂,变成能源进行利用。
秋收以来,界首市以“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染一处沟河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为目标,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当前主要工作,对粉碎还田剩余的秸秆,进行了秸秆饲料化、秸秆有机肥化、秸秆能源化就地转变,界首市还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奖补。
界首市农委主任王建功告诉记者,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机肥和饲料转化的机械叠加奖补政策,同时对饲料转化做的比较好的,在机械购置上给予补贴,同时在流动资金上给予金融补贴,给予贴息贷款的支持。(闫伟彭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