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30万斤葡萄滞销 愁煞果农人

发布日期:2015-09-10   阅读:1211次  


  近几日,界首市邴集乡葡萄种植户刘翔每天望着缀满枝头的十多万斤晶莹剔透的葡萄,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今年是刘翔第一年接手这果园,虽然丰收了,却由于市场把握不准,出现葡萄滞销的难题。

  今天刚30多岁的刘翔是该市光武镇人。自中学毕业后就爱好做生意,他先后从事自行车销售、电瓶车销售、电瓶车组装等生意,手中也积蓄百万元的资产,日子过得知足而又富裕。直至2013年他遇到一位从事规模农业种植的朋友,在朋友的极力说服鼓动下,他关闭了电瓶车批零店,随同朋友一同合资转产农业。

  2014年初,刘翔与朋友一起到距市区较近处承包了600多亩地,开始进行农业采摘果木规模种植。但是,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又加入刘翔不懂农业种植技术,造成第一年种植的大棚瓜果蔬菜血本无亏。但更令刘翔雪上加霜的是,合资朋友借了他一部分钱后又因事撤资走人。

  规模农业种植需要的大量资金很快让刘翔所有家产全部投入进去,辛辛苦苦打拼半辈子赚下的100多万元钱一下子化为乌有,让刘翔欲哭无泪。对此,妻子更是不理解,生气、吵闹,甚至差点闹到要离婚的地步。资金链严重缺失让刘翔只得又找新合资人,把城区流转的几百亩地转交给合资人管理。

  2015年初,第一次同刘翔合资的朋友把自己经营的界首市邴集乡葡萄场的100亩葡萄转交给了刘翔管理经营。这让刘翔再一次看到希望的曙光。

  为了能再次翻身,刘翔把100亩葡萄场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在说服妻子一同住进了基地后,更不惜把家产房产抵押出去又从银行贷款四十多万元,全面对葡萄基地的防雨、喷灌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并多次到河南、合肥等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并不惜花钱聘请技术专家前来现场指导。

  经刘翔夫妻夜以继日的辛苦操劳,功夫不负苦心人,今年夏季,100多亩的葡萄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达30万斤,与当地农场相比,他的葡萄更是果甜、粒大、品质高,尤其是种植植的京亚、醉金香和夏黑三个品种。

  为尽快收回前期的投资,刘翔进行多次采摘销售活动。目前,葡萄销售过半,但剩余的15万斤葡萄却成了难题。眼看着农场里一串串晶莹剔透、果实饱满、色泽亮丽的葡萄,整日让刘翔心里像悬着一块大石头,一家人也因此经常彻夜难眠。

  无独有偶,在目前的界首市,像刘翔这样面临着葡萄销售难还不止他一个。界首市砖集镇的葡萄种植户王大海也有类似的烦恼。

  王大海介绍:他们260亩的果园,目前大约还有15万斤葡萄,如果不能及时的把它销出去,估计会烂在地里。

  “我也试着跑到周边市场上去找销路,但却找不到合适的。”刘翔告诉笔者,他现在的夏黑品种,由于今年倒春寒的影响,在南方占据不了市场,另外加上对外调运输的时会增加运输成本。


  笔者了解到,今年葡萄滞销的原因主要是当地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力加大。另外,有的果农是第一次接触葡萄种植,未能完全掌握栽培技术就盲目进入葡萄种植领域,缺乏一定的技术经验,葡萄结果的数量和品质达不到进入市场的要求,进而影响了葡萄销售。

  虽然刘翔对后期种植较为精心管理,但由于在市场上受年外地果品冲击非常大,加之缺乏种植经验,葡萄的果品在穗型上不如外地市场果品穗型外观好看。而王大海种植的一些新产品,市场认知度不高,销售大多也是在周围方圆百十公里,造成的销量比较低。

  据了解,目前,界首市葡萄种植面积4000多亩,还有相当数量的葡萄亟需销。为解决葡萄销售难题,果农们试图求助新闻媒体,期盼能有经济实力强的销售批发商或葡萄加工厂和他们洽谈联系,以解葡萄滞销难题,尽可能地减少和挽回的经济损失。(陈振强 闫伟)

  附:界首市天缘家庭农场刘翔联系电话 18134663688;界首市鲜天下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大海 联系电话 152155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