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文明新风扑面来 群众生活笑开颜
发布日期:2018-08-30 阅读:1345次
走进舒庄镇大顾村,整洁有序的村庄里,无论是村室民宅,还是主路巷道,随处可见的一幅幅绘制着“讲文明树新风”、“大顾村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向人们传递出道德的力量、文明的熏陶。
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舒庄镇7个行政村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全覆盖式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组织,通过“四会一约”规范群众行为,努力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着力破除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在做好制度的约束的同时,该镇广泛挖掘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少年”、“星级文明户”、“脱贫先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向榜样学习,让村庄充盈着“正能量”,从而带好村里风气。
为解决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难题,该镇通过红白理事会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等方式,按照《村规民约》要求,积极与主家沟通,引导群众做到新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如村规民约规定,随礼不过五十元,一家一人一份礼,喜事办席十桌以内,每桌不超十个菜,烟每盒不超10元,酒不超30元,迎亲车辆总数不超6辆,参与集体婚礼等,针对天价彩礼,各村红白理事会还专门制定了“彩礼指导标准”,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就会被列入村里的“黑榜”。大鲁村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村级便民大礼堂,为群众红白喜事免费提供场所,大礼堂有专门办理宴席要求和标准,每年可为群众节省费用五十多万元。
欲建文明镇,先育文明人。该镇还积极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不办升学宴,不燃放烟花爆竹,红白事不请外地乐队、不搭戏台等,将节省下来钱做公益事业,用来办善事、办好事,如悬挂灯笼美化家园、慰问村里困难家庭,孤寡老年人、助力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通过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不断使群众的素质得到提高和升华。
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现如今的舒庄镇,到文化站、农家书屋学习“充电”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寻找信息致富的人多了,无事生非、吵架斗嘴的人少了;家庭和睦、生活节俭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移风易俗已渐渐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乡村不仅风景美,更逐步实现了风尚美、风俗美、风气美,“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