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畔麦田的守望 ——记界首市泉阳镇秸秆禁烧先进典型
发布日期:2015-06-18 阅读:1207次
半个多月来,界首市泉阳镇500多名防火队员在这场秸秆禁烧战役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日夜奋战在秸秆禁烧一线,取得了该镇秸秆禁烧阶段性的胜利,全镇4万多亩麦田没点一把火,没冒一处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其中,范子振、闫学峰、尹敏杰、王伟等四位同志的事迹尤为突出。
一、范子振: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田间
现年60岁的范子振,该镇王烈桥村大范庄自然村干部,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左腿残疾,同时也是一名有着十多年秸秆禁烧防火经验的老防火队员。5月26日,他在赶集途中遭遇车祸造成右腿骨折,在医院仅仅住了五天,想到本自然村500多亩麦田秸秆禁烧防火安全,腿上还上着夹板、缠着绷带的他,不顾医生和亲友们的劝阻,毅然提前出院,每天24小时坚守在村北田间。期间,他在自备的一把遮阳伞下,不顾天气炎热和夜间蚊虫叮咬,仍旧拖着伤残之躯,每隔几分钟,便拿起望远镜,将周围几里的麦田巡查一遍,看看有点火的可疑人员没有。同时,自备电瓶车和电灯线路,在防火点安装一盏一百瓦的电灯,一亮就是一夜,在夜晚尤为醒目,提醒着人们秸秆禁烧不分白天黑夜。因行动不便,他安排家人每天为他送饭、送药。因经常熬夜上火,腿疼得受不了,他便靠吃止疼片止疼。有时,实在忍受不住,便电话邀来医生为他在防火点打点滴。该自然村有五名防火队员,他每天负责指挥调度,向队员们讲述秸秆禁烧的真正意义,时刻绷紧秸秆禁烧防火安全这根弦,告诫他们克服厌战情绪和麻痹思想,对村里每一位群众的动向要了如指掌,对那些智障人员和精神病患者要牢牢盯住。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个个情绪高涨,日夜巡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秸秆禁烧一线。
二、尹敏杰:抛家别子坚守防火一线
尹敏杰是该镇妇联主席,承担着王付全村的王皋、邱怀庄两个自然村1400亩地的秸秆禁烧防火任务。她每天早晨6点骑着电瓶车赶往十里之外的防火点执勤,中午,在村里一家面馆随便吃碗面条。特别是在抢收小麦那三天紧张的时间里,她始终跟在收割机后面,监督收割机留茬高度、协调机主和农户之间的矛盾,动员农户抢墒下种,收割一块播种一块。她一连三天都是早晨吃一顿饭,中午和下午,全靠喝矿泉水充饥,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返回镇里,回去后因过度劳累,一时忘记了饥饿,人倒头便呼呼大睡。后来的一些日子,她除了奔波在两个村子各个田块巡查防火,而且动员群众抗旱保苗。在市里没有下达抗旱保苗文件之前,她所包保的这两个自然村,每天动用抗旱机械30多台,6月10日之前,已经提前完成夏收夏种和抗旱保苗灌溉任务。经过这半个多月的艰辛付出,尹敏杰的脸被太阳晒黑了,人也憔悴许多。她的孩子不满两周岁,但她从未回家一趟,一忙起来,三四天才往家打一次电话,孩子想她想得在电话那端哭了,尹敏杰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三、闫学峰:为秸秆禁烧迟迟拖延回城归期
该镇张楼村寿庄外出务工青年闫学峰,在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上班,每天工资328元。为了帮助家里收割麦子,他6月1日到家。当天,村干部上门动员他参与村里秸秆禁烧,考虑到村里没有年轻人在家,村里防火任务艰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很快投入了防火战斗。因假期到期,为了坚守防火阵地,他不得不于6月7日,第一次向公司提出延长一周的假期。他每天在村里各个田块奔忙巡查,常常坚持到凌晨4点。每天与村里另外三名防火队员轮流站岗、值班巡逻。每天他烧好一壶开水带到防火值班点,中午和晚间吃饭,全由家人送到这里。困了,由另外一名队员看火,他便朝田间小路上铺的席子上一趟,很快进入梦乡。为消除火灾隐患,白天,他利用休息时间,一次次拿起扫帚将村里村外的道路认真清扫,把路边堆放的秸秆清理干净。尽管他日夜辛劳,熬得嘴起燎泡,口腔溃疡,一想到村里没着一把火,田里没冒一处烟,看到天空蔚蓝,每天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他觉得很值得。因秸秆禁烧工作还要坚持一段时间,6月14日,他再一次向公司请假十天。
四、王伟:闲不住的编外防火队员
该镇集东村康王庄自然村青年王伟,在家从事建筑木工技术。为了支持村里的秸秆禁烧工作,他于6月2日,一次购买20箱矿泉水、15箱方便面、5箱绿茶和10箱红茶等防火必备生活用品,总价值2100多元,并亲自送到村委会。此外,他一有时间,便赶往村里各个防火点配合队员们防火,同时还送上一些吃的、喝的等生活用品。白天,他忙着帮部分困难群众义务收粮、卖粮,一到夜晚,他就赶往村里最远的一个防火点,与队员们一起参与防火。该村负责人杨文杰对此十分感动,表示给他一些经济上的补助。王伟幽默地回答道:“你要给我一分钱,我就再捐出一千元。不信,你试试!当一名编外队员多好,忙起来不忘秸秆禁烧,有时间俺就防火,只要你们不嫌弃俺就行了!”(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