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界首市2015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出台

发布日期:2015-05-18   阅读:1330次  

  “继续保持秸秆禁烧工作零火点,力求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率达到100%,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公共交通安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界首市5月14日出台的《界首市2015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  
  
强化宣传  明确农机准入标准
  
  据了解,今年,界首市将实行全面宣传和重点人群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群众参与度,切实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签订张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承诺书》等形式,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界首市农委、农机局、科技局等单位将采取以会代训、科技下乡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秸秆资源。
  
  界首市要求,所有收割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或打捆设备,明确人员跟机,监督粉碎效果,确保秸秆留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否则,禁止在境内作业。确保在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的基础上,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播种一块,以抢种促禁烧。
  
粉碎还田作为综合利用主渠道
  
  方案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要将秸秆粉碎还田作为综合利用的主渠道,同时积极开展秸秆的多渠道综合利用,进一步探索秸秆饲料开发、秸秆有机肥制作、秸秆生物质能源转化、秸秆微生物高温沤肥、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
  
  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划定若干个集中堆放点,对散落在田边、沟边、路边、塘边、林下的秸秆及时清运到堆放点集中收储,并合理综合利用,确保秸秆不散落、不丢弃。
  
完善帮扶机制  加强应急处置
  
  界首市各乡、镇、街道将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代收代种组织,对所在村的困难群众、种植大户及收割、种植机械缺少户进行帮扶。要及时调度农作物收割播种机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旋耕播种,化解秸秆禁烧与农民抢收抢种的矛盾,彻底解决个别地块小麦无人帮收、秸秆无人帮清、作物无人帮种等问题。
  
  各行政村将配备旋耕机、灭茬机等应急物资,对留茬较高的秸秆及时进行灭茬,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加大巡逻力度,组建应急小分队,设置监控点、组织流动哨,对出现的焚烧火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救、第一时间消除;加大对省界、县界、乡镇交界、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特殊情况的巡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火点隐患。收割机械和巡查车辆要配备灭火器材,防止发生自燃。
  
网格管理  加大投入  鼓励工作创新
  
  界首市强化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行“镇负责、村为主、组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市直单位包联行政村,至少有一名班子成员带队驻村,与村网格责任人共同实行24小时包保。明确包保人员看管区域和地块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粉碎还田或打捆运出),确保所有地块都有禁烧责任人、所有地块都有综合利用措施,形成“边界明确、责任落实、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体系。继续坚持网格包保责任人缴纳保证金制度,包保区域未发生火点的,包保责任人每亩奖励3元。
  
  市政府列出综合利用专项奖补资金200万元,对购置打捆机、灭茬机、制肥机等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实行叠加补贴,对秸秆饲料化、肥料化予以后补助。继续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行以奖代补,奖补标准为20元/亩,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主要支持农作物秸秆还田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具作业奖补,以及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成型燃料利用和归集收储体系建设等。
  
  界首市鼓励各乡、镇、街道创新、探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新途径。鼓励以乡、镇、街道或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由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协会。要求发动党员干部、民兵组织、学生、个体工商户、残疾人、宗教团体等队伍,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带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严肃纪律   明确责任
  
  为确保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界首市严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纪律和措施,规定:辖区出现秸秆禁烧火点,被省认定并通报的,给予所在村书记免职处分,村主任责令引咎辞职,包村乡镇街道干部免职处理,并纪律处分;所在乡镇街道党政主职和市直包联单位驻村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给予片区督查组负责人和市直包村单位主要负责人党内警告以上处分。
  对农户和土地流转大户种植区域内焚烧秸秆的,取消或追回相关涉农奖补;对原料生产基地有秸秆焚烧现象的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律取消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界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