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岗位创新 助推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华信药业跳跃发展
发布日期:2015-04-21 阅读:1223次
“企业要发展,必须走产学研道路,抓成果转化,采取拿来引进的办法,将高端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慧秋总结的成功经验。华信药业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产业发展中之所以成为常青树,十多年来稳定快速发展,与企业注重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
创建于1982年的华信药业是一家专业从事药品、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界首、芜湖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拥有口服液、片剂、胶囊等多种剂型生产线。在华信成长发展之时,有许多保健品企业倒闭了,而华信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并实现了快速稳定的跳跃发展,这就是产学研的优势。正如董事长朱慧秋所说:企业本身必须成为创新的主体。
在创新发展上,华信药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研发创新经费3900多万元,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个,省级科技创新项目6个,每个科技项目的实施都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开发了一批产品、掌控了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同时也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撑。近几年来企业先后得到国家、安徽省科技无偿资助经费700多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掌控了开发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华信药业十分重视高端人才、创新团队的引进、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公司董事长每年都要到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科技大等科研院所去拜访慰问生物医药界的知名专家、教授,为尽早地转化他们的科研成果做辅垫。另外,公司与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先后选派120多名员工到这几所大学参加微生物发酵、中药提取等内容培训。公司还多次邀请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来华信药业进行讲学指导。
同时,华信药业唱响企业创新文化,建立了“岗位创新法”。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都要围绕节能降耗来提高产品的质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创新、提升技能竞赛,并建立奖励制度,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发展氛围。
如今,公司以品牌为依托,走上了“生产上规模、品种上档次、质量上台阶、经营增效益”的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公司被评为安徽省创新基金实施优秀企业、安徽省产学研示范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2011年公司组建了安徽省功能性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2年被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资委、总工会等八大部门联合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也是阜阳市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誉的企业。公司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产品9个,国家二类新药2个,安徽省名牌产品4个。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1400多万元,确立了良好的“华信”品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