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创新引领发展 界首市科技工作成果丰硕

发布日期:2015-04-17   阅读:1264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突出。多年来,界首市科技工作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多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专利十强县;2013年更被授予安徽省首批命名的“10个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之一。
  
  界首市十分注重科技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氛围,完善科技人才机制,扩展科技投入机制。“十二五”以来,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均不低于本级财政预算的2%,以补助的形式奖励企业开展产学合作、专利产业化等各种研发活动,形成了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研发投入机制。2014年,全市科技经费投入超过2亿元,年均增长16.6%;
  
  从2008年至2014年间,界首累计申报各类专利3890件,获得授权1772件。申请和授权量均位居全省前列,阜阳第一。特别是2014年,申报各类专利961件,授权2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5件,发明专利授权83件,位列全省第三,阜阳第一,是过去三十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1.3倍,占阜阳各县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49.7%,同比增幅453.3%,,是全省平均增幅22%的20倍,增幅位居全省十强县市之首。界首市专利工作2012、2013年连续两年荣获得全省申报十强县市;2013年又获得安徽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市;2014年再次获得发明授权十强县市。目前全市拥有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一百多家,通过优秀专利的市场化、产业化,全市工业领域专利产品产值超百亿,核心专利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福斯特渔具通过专利创新挤进全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行列。
  
  界首市的项目工作也实现了皖北先进。2011—2014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12个,占阜阳市获批立项总量的49%,科技攻关项目11个,占阜阳市获批立项总量的40%,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7个,占阜阳市获批立项总量的65%,是皖北乃至全省获得科技项目立项最多的县市,共为企业争取到位国家、省、阜阳市无偿科技资金4174.4万元,拉动企业项目总投资24亿元,新增产值140亿元,新增营销收入近20亿元,利税近4亿元。
  
  近年来,在科技工作中,界首市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指导,积极引导申报认定工作,高企认定工作连年上新台阶,始终保持阜阳市领先位次。目前,全市组织申报获批高新技术产品53个,高企累计拥有量达16家,占阜阳市总量30%以上。界首市积极通过引导和搭建平台,吸引各类资源,使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14年,全市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占界首市规上工业企业的7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科技工作的整体推进,科技支撑的引领地位也日益凸显。科技创新破解了界首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破了环保难题,实现了节能减排,支撑了再生资源产业做大做强。科技还助力农业增质增效,在粮食增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界首市小麦、玉米“十一连丰、十连增”,实现了单产双超“千斤”的目标。丰絮农业科技公司的糯玉米保鲜技术荣获阜阳科技进步一等奖,促进了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安徽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功能性风味增强肽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是阜阳市唯一获奖的企业项目。银海集团实现山羊规模养殖和屠宰保鲜、环保制革全程现代化。振海农业将树叶无性繁育技术在我市大田产业化,实现亩均效益超百万,在发展高效农业方面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