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村镇将环境卫生纳入常态化管理
发布日期:2015-03-26 阅读:1061次
在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中,芦村镇在“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上,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环境整治全覆盖、环境监管全方位、环境保洁全天候。
一、重视定位突出“三抓”
抓组织,保障领导管理。成立了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店外经营巡查组、卫生清洁督查组、考评奖惩评议组等小组,加强对集镇和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
抓主体,发挥群众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促使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自觉维护门前三包。
抓目标,保证干有标尺。将市制定的五个治理标准印发到各村及相关人员,明确整治目标,使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干有标尺、治有标准。
二、长效保洁探索“三个模式”
村庄保洁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配备保洁员,采用固定工资加督查绩效确定总工资额。镇坚持管干分离、重在监管的原则,由各村负责对保洁员进行监管,确定工资具体数额。镇将环境卫生列入村级双月考核,定期督查考核,按照垃圾存量和考核排名扣除村干部绩效工资。
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集镇采取承包方式,年付保洁公司费用,由保洁公司收取卫生费,确定保洁员和集镇管理员,负责街道的卫生保洁、集镇的道路畅通和店外经营的管理。
垃圾清运模式:6个村共确定了垃圾清运员18名,不设保底工资,直接按照运送的垃圾量计算工资,确保了“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机制的全面落实。
三、督查考核实行“三个坚持”
坚持督查奖惩完善市场化运作。加强对市场化运作的效果监督,对集镇和道路进行每周不少于三次的随机督查,根据督查情况进行奖惩。
坚持镇村干部包保网格化管理。每个镇干部包保2—3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确定一名村干部负责,并明确包保责任。镇每月按照各村的排名进行奖惩。
坚持长效管理每月检查整改。镇成立督查组,每月对各村进行督查排名,对检查中发现的脏乱差情况进行拍照,公诸于镇村干部,督促整改。(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