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芦村镇:公益性岗位助推小镇“美丽蜕变”

发布日期:2018-08-29   来源:系统  阅读:2955次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延伸,一条条河沟清澈可见,一缕缕清新空气扑面而来……穿梭于界首市芦村镇乡村田野阡陌,漫步在田间地头,目之所及,处处透露着整洁优美,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生态小镇画卷。
枣林村IMG_20180817_151327.jpg
  “没想到村里的变化那么大,经常能看到身穿红色背心的人在村里干活,路边的杂草定期清理,村里的活动小广场定期养护,大路上看不到一丁点垃圾,现在比以前可干净太多了。”日前,在外地打工的界首市芦村镇均张村的村民张国良时隔一年多再次回到家乡时,情不自禁地为村里的变化点赞。
  
  当提起均张村一年多前的样子,张国良至今记忆犹新。“我出门离家的时候村里还不是这个样,那时候村子还有点乱,走在路上过个车整个人都一身灰......现在好了,环境变化好了,邻里间和谐了,连空气都比别处的新鲜,住的是乡村别墅呢。”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绿净美”,均张村美丽蜕变的磅薄力量,来自于芦村镇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助推。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攻坚期,今年以来,芦村镇开发生态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护河员等公益性岗位638人,覆盖全镇6个行政村,既增加了贫困户和就业困难人员收入,又为小镇变化带来“美丽蜕变”。
  

  护河员:河道的“警卫员”

枣林村IMG_20180817_154419.jpg

  
  清晨,穿上红色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服,芦村镇路洼村贫困户郭长运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进行河流、池塘、沟渠等各类水域保洁、清除河沟内的漂浮物、清理河堤杂草、巡查周边有无乱倾乱倒……和郭长运一样,芦村镇有100余名护河员,像警卫员一样,守护着全镇4座闸和75条沟河塘。
  
  护路员:道路的“好管家”
  
  一个小簸箕,一个铁锨,小徐村的贫困户徐其超如往常一样,带着自己工作的工具走向村里的道路上,进入“护路员”的角色之中。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到哪里打工都没人要。现在好了,自从应聘上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家门口工作,既看护道路环境,又能挣个零花钱,多好啊。”得到“护路员”这份工作,徐其超倍加珍惜,每天的工作都特别认真,发现哪里的路不平整了,他就会用簸箕装着土石垫平整,遇到哪里有垃圾影响环境,他随即清理干净,让道路畅通无阻。“我虽然是个贫困户,但是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吃饭,心里踏实哩。”徐其超笑着说。
  
  在芦村镇的各个村庄主干道上,随处可见护路员们上路打扫垃圾,清理路边杂草,清理路面碎石,时刻关注着路面的干净整洁,保障道路整洁有序、安全畅通,真正成为道路的“好管家”。
  
  保洁员:村庄的“美容师”
微信图片_20180829103052.jpg  
  “每天天不亮,就能看到保洁员们在村头巷尾清理垃圾,村里环境卫生一天比一天好,像美容了一样,这多亏了这些公益性岗位人员!”穆寨村的村民感慨道,“有了这些公益性人员的付出,环境变得这么好,我们每天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这在以前是想也想不到的!”
  
  界首市芦村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行动,带来了全镇的环境大变化,路边绿树成荫,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干净的水泥路面……从曾经的杂乱无序到如今颜值倍增,美好的环境带来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村民们慢慢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讲究卫生、自觉呵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悄然改变,公益性岗位的成效已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助推了小镇的“美丽蜕变”。(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