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界首教育局依托“非遗文化”进行法制教育

发布日期:2015-01-12   阅读:1260次  


  为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宣传内涵,近日,界首市教育局邀请安徽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知名渔鼓艺人苗清臣深入到乡镇中心学校,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以精彩的渔鼓说唱进行普法教育的宣传活动。

  渔鼓,又称道筒,源于明代叙事性道情,后由道士以道教为演说题材,到民间传道时流传至界首,约有400多年历史,被专家誉为颍河流域的“活化石”、“安徽曲艺一枝花”, 200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使界首渔鼓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子孙后代了解和继承,苗清臣自编了渔鼓唱书《历史纲鉴》、法制小品《李小虎归案》和反邪教小品《法轮功害人精》等曲目,以生动的事例加上诙谐幽默的渔鼓演唱,让学生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接受了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反邪教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将渔鼓文化与法制宣传有机结合起来的形式,更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也为源远流长的界首渔鼓赋予了新的表演内涵。

  据了解,界首市教育局将把“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并有机地把法制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让师生近距离的接触到民间传统技艺,也促进师生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推进学校普法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深入发展。(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