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集:“1+555”工作法推进“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走深入心
发布日期:2021-02-04 阅读:1357次
顾集镇“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工作开展以来,户长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治理成效明显。这些“户长”以所居住小巷周边为单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定期清理各类垃圾杂物、小广告,保证所负责的街巷内人居环境卫生;调解家庭纠纷,化解邻里矛盾;关爱困难群众,为所负责街巷内的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群众打扫庭院、做家务……
顾集镇“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工作凭借着“1+555”工作法,即1个核心、5单联动、5长联办、5治结合,实现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实现了第一时间有人问、有人管。
1个核心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把“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纳入基层党建范围,在户长志愿服务工作中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认真研究谋划,统筹安排部署,推动基层党组织和户长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率先垂范。党员带头参与活动,深入基层、转换角色、亮明身份,奉献社会,树党员的形象,扛党员的旗帜。使党员能够一级带着一级干,自觉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影响和动员身边的群众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
5单联动
“5单联动”是我镇以群众需求作为导向,创新做实“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群众点单”模式。是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文明素养和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和谐村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5单联动”不仅避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化,还能有效确保服务的精准化。通过搭建“你点我供”志愿服务对接平台,由群众“点单”,干部“接单”,镇村“办单”,两代表一委员和纪委“督单”,群众“签单”的志愿服务工作闭环,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的360°“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工作日趋完善。探索打造了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疫情防控、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爱心帮扶、敬老爱老、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的观念走进群众心间。让户长志愿者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找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一队人影响一片人,让志愿服务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乐意参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5单联动”既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对接,又有效保证了服务质量,从而让党带群建活动更好地起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
5长联办
在推动志愿服务过程中,围绕群众身边的问题,实施“5长联办”机制,即党员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河湖长、路林长、户长联动,形成互补、合力、协调配合的机制,建立以“点”上服务为依托,“线”上联动为抓手的协作机制。牢牢抓住群众需求这个服务“牛鼻子”,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要求,实现了“合力服务”“服务得准”“服务得好”的重大转变。“5长”纷纷带头亮身份、亮承诺、亮绩效,把全社会的力量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优势,引导村民广泛参与、主动作为。彻底清理道路沿线、公共场所、河道沟渠及其他卫生死角,美化村庄环境……通过一个户长带动一条巷,一条巷辐射一个村,形成了“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5长”扎进田间,在村民家中“落户”,通过党组织引领推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人民群众积极行动,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党群齐心协力抓服务的工作局面。
5治结合
顾集镇积极把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这“5治”作为推进“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的有效方式,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加快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创新。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老百姓的难点痛点作为着力点,从人民群众“最烦”的事情抓起,让志愿服务更加利民、惠民、便民、安民,让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的最大受益者。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大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和道德楷模选树活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明大徳、守公徳、严私德,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统筹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矛盾纠纷共商共调、治安秩序共治共管,把各种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重点打造“雪亮工程”,真正实现了公安、交通、防汛、防火、消防等一体化监控,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平安顾集建设向纵深发展。用好“人口普查”、“劳务经济调查”等大数据这个“望远镜”,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推动社会稳定、惠民决策科学化。强化决策的前瞻性,把社情、舆情等数据全面汇聚起来,超前谋划应对之策,推动依靠经验决策向依靠大数据决策转变。(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