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本地新闻

顾集:乡村治理让群众心里更“敞亮”

发布日期:2020-09-21   阅读:1445次  

  “我经常在外打工,现在看到家乡的变化,无论是村庄环境还是领导干部作风,都不比城里差”……在顾集镇送戏下乡现场,村民们绽放的笑脸、和气的语调,无不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向往。近年来,顾集镇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强化乡村服务、倡导移风易俗等工作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村村有“看点”,庄庄有特色,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顾集镇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等组织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各村服务能力强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农村致富带头人、老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当起了“宣传员”“信息员”和“服务员”,宣传政策法规、倡导文明新风、调解矛盾纠纷,以党员率先融合推动村庄融合。

  党员张海彬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胡湾村书记,他发挥自己军人的优良作风,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今年夏季雨水较多,雨水大量流向村庄,土地和道路、庄稼被淹被浸现象严重,既影响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又影响群众收成。张海彬带领号召大家共同出工出力挖渠排水。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出力出工,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积水情况很快得到缓解。

  张海彬说,农村工作事无巨细,村民需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才能信任党支部。实施党员志愿服务队以来,大到疫情防控、排水、修路,小到庭院卫生、邻里不和……党员志愿者都出面了解、协调、解决,大家对党支部的信任越来越强,村民“和”了,发展就快了。

  过去在顾集镇各村,通知大事小情、村民反映意见等,主要靠人来回跑,即便用大喇叭广播,也不敢确保每个人都听得到、听明白,村民“跑断了腿”,村干部“磨破了嘴”。如今,建了两个微信群,一个镇级公众号,一个村级信息群,发布信息、讨论事情有了新阵地,有事摆到了桌面上。

  各村成立“一部、两会、三队”,“一部”就是党支部,“两会”就是顾集夜话和红白理事会,“三队”就是法治宣传队、文明促进队和志愿服务队。

  “大家把大事小情都摆到桌面上说,矛盾和误会少了很多。”大程村志愿服务队成员杨丽萍说。

  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村里“能人、好人”的作用,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议成事办成事,实现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又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产业园建在我家门口了,过来玩的都说我们是住在公园里!”在顾集镇胡湾村,随便和村民聊几句,就会听到他们这样自豪地表达。

  顾集镇胡湾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泉河风光和“黄沟集码头”“李闯王拴马桩”等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反映“泉河文化”为主题,将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建设了清泉文化产业园,包括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生态采摘、农家宴等休闲项目,走出了一条文旅、农旅、乡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子,根据胡湾村水系发达的优势,建设胡湾村农民公园,把景区建在群众家门口,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苗木花卉种植2万株,治理水面30亩,绿行慢道3公里,逐步实现了“景中有村、村中有景”,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明德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德服人,以贤聚人,以文化人,真正搭建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实现了共谋共促共治共享。

  顾集镇持之以恒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气理顺了,干劲更足了,乡村治理更加完善。(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