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扶贫不言悔
发布日期:2020-06-01 阅读:4599次
第一篇:懵懵懂懂入队伍
我叫王莉莉,2009年毕业,大学本科,2010参加工作,201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2015年考入公务员队伍,调入邴集乡人民政府工作至今。
刚来到邴集乡上班时,正赶上脱贫攻坚工作两次“回头看”(2015年底、2016年3月),那时的我属于扶贫工作“马仔”队成员,只做点录入表格类的工作,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少之又少、懵懵懂懂。慢慢的,随着工作量和工作面的增大,对扶贫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也越来越认可,于是,对扶贫工作也越来越投入。2016年6月,被授予了邴集乡扶贫工作站站长一职,并成为了我们乡政府8个大学生扶贫资料员中的一员,专职负责邴集乡扶贫工作及东张村脱贫攻坚资料的整理和完善。自此正式纳入了扶贫工作队伍。
第二篇:不解之缘早注定
回想至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我,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基层服务人员,在光武镇人民政府工作,那时的我在考核期满时被人社局问道:“你选择支农、支教、支医?还是扶贫?”,当时的我心里猛然蹦出一个成语---“扶贫济困”,于是几乎不假思索就选择了“一扶”即扶贫,心想:这工作好,专门扶贫,满满的正义感化身,这就是我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价值所在吧。虽然后来按党委政府分配干了5年的社保所工作,但现在回想起来,办理养老保险业务的群众中也有很多是贫困户啊。所以我经常调侃似地告诉现在的扶贫战友:早在2010年,我就已经是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扶贫战士,缘分早注定了。
第三篇:坚持不懈打基础
一年多具体的工作中,从“回头看”到“大走访”,从“一线实、一口清”到“村村过、户户清”,从“春季攻势”到“政策宣传落实月”,从“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到“进村入户抓末端”,从“脱贫攻坚大排查”到动态管理信息采集,从单位办公室工作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从户档资料反复整理到系统录入维护,从“十大工程”项目到乡村两级评议资料的整理,从各级各类检查准备到年底最终的“第三方监测评估”,真可谓“5+2、白+黑、梦+醒、雨+晴”。无论那个阶段工作,市扶贫办召开每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从不落下,认真接受培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完善自我业务水平,不懂的立即向市扶贫办或其他兄弟乡镇咨询学习,为干好脱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常常告诉自己,只有我这个站长学好了业务才能更好地带领乡里的其他扶贫资料员和各村的“三干合一”干好工作,如果我学不好,传达不好,工作就有可能受影响。所以,学好业务,带好队伍,是我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第四篇: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邴集乡在2016年至2018年均顺利完成省“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同时完成市下达脱贫任务,贫困村邴集村、三和村、大董村顺利出列,且邴集乡2016年-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均在全市全年考核为一类乡镇,在历次代表界首市迎接各级检查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离不开全乡上下“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同努力,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更加鼓舞着我继续对扶贫工作“充满热情,不离不弃”。
第五篇:成绩背后家人扶
干扶贫时,孩子才1岁,还没断奶,后来借着工作忙的借口,就给她断了。再后来越来越忙,照顾孩子和家务的重任就落在了公公婆婆和老公三个人的身上。可是,老公是一名人民警察,在市公安局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维持社会治安;公公是一名高中教师,经常要上晚自习;婆婆是一名财政人员,经常参与预算决算、资金拨付。他们也都很忙,也需要休息,而我的工作,貌似比他们还要忙,压根很少回家,所以他们三个人每天就挤出时间轮番顾家顾孩子。每晚回到家,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早上起来上班孩子还没有醒,真的很想寸步不离的陪她一天天长大。记得好不容易早回家了一次,孩子诧异又惊喜的喊着:妈妈,你怎么回来了?问的我无所适从,满满的愧疚,愧对孩子,愧对老公,愧对父母,我想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人员对于家庭都是不称职的。再后来孩子1岁10个月了,可以送托班幼儿园了,不到两岁的孩子,自己学会了吃饭、穿衣、上厕所、睡觉......接送孩子的事我更没有参与过。转眼现在孩子已经5岁半了,幼儿园大班了,在孩子的整个幼儿时期,作为妈妈是严重缺席的,心中更是无比的愧疚。
干不好扶贫工作,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干好扶贫,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有时候就对不起了家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想我不会坚持到今天,脱贫攻坚工作如果没有所有扶贫人亲属的支持,我们邴集乡的扶贫工作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今天成绩是每个扶贫人背后家人支持的结果。
第六篇:自我磨炼促成长
不拍大伙儿笑话,生完孩子后我的体重是92公斤,一直很“稳定”,来邴集乡后干扶贫的这段时间里,悄悄从92公斤瘦到了80公斤,同事们经常调侃我说:贫困户在脱贫,你在脱肉......后来压力大,经常熬夜,内分泌彻底紊乱,身体一天变差,抽时间才能往医院跑,中药西药一直没停过。然而从我个人出发,我感谢忙碌带给我瘦身的同时,更感谢工作的历练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成长:我积累了更多的业务知识、改进了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了更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更强的应变能力等等,同时,每天的投入也教会了我沉落冷静的思维方式、细致周到的工作思路、敏锐快捷的迎检热情。我经常告诉自己,我叫王小强,打不倒的小强。每次加班到深夜,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会发个朋友圈,总结着一天的工作成效,享受着自我沉淀的过程,时间也随着工作的充实仿佛一瞬间从28岁跳到了32岁,四年多以来,我甚至有种青春不再稚嫩,勇敢迈入中年的感觉,磨练中我成长了......
第七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加工作以前,就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怀着一颗专注的责任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吃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注意克服自满、懒惰和急躁的情绪,保持谦虚谨慎并持之以恒。任何工作我都严格要求做精做细,防止差错。在集体工作中,注重团队协作性,发挥集体的智慧,也注意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大胆工作,积极肯干。在平凡的工作中自我加压,自我激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在思维锻炼中提升能力素质。
参加工作以后,更时刻不忘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基层工作者的初心,无论曾经作为事业编制人员,还是现在的公务员身份,我的使命和责任是就是服务群众,让他们更好的更简单明了的了解国家政策,让国家的政策落实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所以,对待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熟悉掌握各项业务知识,严谨办事;对待群众,耐心细致,热情服务,办实事,努力化解群众所遇难题。
参加扶贫工作以后,我深知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将脱贫攻坚工作写入了国家的政府报告。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点工程。党的十九大做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并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战略部署。
所以,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一名一线扶贫战士,我感到无比的骄傲的同时,更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任务,更是基层贫困群众的福祉,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完成党赋予的使命。从贫困户利益出发,是我的职责,到贫困户中走访,是我的荣幸,能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坚信自己,且有信心干好扶贫工作。
虽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界首市现在已经“摘帽”,不再挂有“贫困县”的帽子,但是扶贫的道路还需要我们坚持,需要我们巩固,所以,工作中的不足,还需要一步步完善。我会继续提升自己,与贫困齐进步,与脱贫共巩固,与小康共实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