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脱贫攻坚·界首在行动

情洒扶贫路

发布日期:2020-06-01   阅读:2086次  

  我叫王彩红,是芦村镇芦村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芦村村的扶贫专干。多年如一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将真情倾注,把爱心播撒,为贫困户治穷拔根出点子、找路子、开方子。同镇村干部一起,带领芦村村两委干部和贫困群众,圆满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的光荣使命,用激情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爱的赞歌。

  一、伤情为扶贫“让路”。

  作为扶贫一线干部,天天在村里走访,跟群众打成一片。全村374户贫困户的情况,就如同一本清晰的明细账,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2018年10月的一天,我在走访时,不慎跌倒,左腿膝盖摔伤,无奈第三方评估即将开始,我就咬紧牙关,让伤情为扶贫工作“让路”。我一瘸一拐坚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不辞劳苦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访过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对村里发展进行谋划,对村居环境整治进行指导,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村干部的爱戴,群众的认可,贫困人口的尊敬。

  二、倾情为民忧“搭桥”。

  界首市第四小学、回民小学按照工作安排,向芦村村派出了26名帮扶干部,与芦村村138户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为穿活脱贫攻坚这根“红线”,当好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的联络员,我坚持事无巨细,只身不定期地走家串户,倾听贫困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他们各自的帮扶责任人,倾情为民忧“搭桥”。各帮扶责任人在我的精神感召下,坚持每月下村不少于一次,沉下身子与各贫困户促膝交谈,商量脱贫措施,帮忙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不走形式,不做样子。贫困户与各帮扶责任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有些彼此还结成了亲戚。

  三、真情为富民“造血”

  作为扶贫一线干部,我一直孜孜以求,带领贫困人口找贫根,挖贫因,一头扎进扶贫项目里,在致力向村里精准“输血”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其增强“造血”功能,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目标。我想到了三个字:传、帮、带。我要找能人传授经验,拓渠道帮忙筹资,靠基地带动发展。我十分重视物色能人,鼓励能人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合作等形式参与,形成一条村级特色扶贫产业链,实现了建基地、促发展、得实惠的目标。为兴建红薯、大葱种植,山羊养殖基地,我跑上跑下,联系部门,动员群众,协调关系,牵线引种,筹措资金数万元,以“能人+贫困户”的共同经营模式,在芦村村建成红薯、大葱种植和山羊养殖基地。 2018年以来我还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近百万元的扶贫资金,和当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联姻”,每年分红在20万元以上,全村374户贫困户每户可获得产业分红300元以上,村集体有望增收10万元以上,并可为贫困户解决90个以上就业岗位,一揽子解决了贫困户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两大难题。

  四、热情为民生“领跑”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我与村两委干部在民生方面可谓是下足了苦功。 我情牵贫困群众住房保障。由于土地复垦,小程庄全村需要易地搬迁,安置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要求严,困难多。我与村两委干部一道为搬迁户想办法,出点子,挑担子。从拆迁房屋测量、评估、补偿到新安置区的选址都能看到我忙碌的身影。我心系村民饮水安全,汗洒村级服务功能室建设,牵挂村网络发展,期望村民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走上致富新路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走村帮扶,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村支两委和广大群众的参与配合下,到2018年全村374户贫困户实现305户精准脱贫,目前2019年的各项脱贫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圆满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我的各项任务,为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书写了新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