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扶贫共成长
发布日期:2020-06-01 阅读:2473次
“五一”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劳动节这个节日,但对我来说确是人生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2017年5月1日那天,我开始了驻村扶贫。
作为安徽省第七批选派工作队员,刚到光武镇黄寨村开展驻村扶贫,一想到能为村里发展出智出力,回报社会的养育之恩心里十分兴奋;但又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或用力不够而影响村里发展,愧对父老乡亲。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村容村貌变化似乎在记录着我在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乡里乡亲脸上流露出来的笑容又似乎在帮助着我打消着工作上的顾虑,让我更安心舒心的投入工作。
从“手忙脚乱”到“精通业务”的转变
到村的第一天晚上,正值第二天村里需要迎检。看到队友们在加班忙于整理资料,而自己则在旁边手忙脚乱,帮不上忙。扶贫工作的第一天就给我上了这么一课,让我深深意识到要快速转变角色,快速掌握业务知识,熟悉村情户情是开展好扶贫工作的基础。工作伊始,我就开始对全村五个自然村224户,599名贫困户进行走访,查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根据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摸排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中,我常常是白天走访,晚上在村整理每户情况,向工作队领导,向村里干部学习请教业务知识,请教基层工作方法。每当遇到对扶贫工作不认可、不满意的群众,我都是不辞辛劳多次登门拜访,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及解释沟通。在实际帮扶的路上需要不只是细心,更多的是耐心。每当看到受帮助的贫困群众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时,工作中的疲惫和烦忧都随即烟消云散。如走访黄桥自然村六十多岁的贫困户黄金光时候,发现老人因心脏病导致家庭陷入困境,生活态度十分消沉。因为当时正巧赶上安徽省“351、180”健康扶贫政策出台,针对他因病致贫的情况,我及时到户向老人及其子女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并根据实际为老人办理了低保,介绍其的老伴到附近的金瑞丰家庭农场务工,帮助其增收。在多方政策的叠加下,现在老两口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下乡走访时距离老远就和我们打招呼,老两口生活的精气神又重新提振起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像黄金光这样的脱贫事例在黄寨村还有很多,2017年在黄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即顺利完成户脱贫、村出列任务。在走访帮助贫困群众的过程中,我感觉收获更多的是帮扶过程中受教育成长的自己。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情驻村,工作走心,才能赢得群众认可,才能真正让自己完成由敬业变精业的蜕变。
从“不干人事”到“会干人事”的转变
刚到村工作的时候,村上有个姓黄的贫困户以前是老上访户,经常去村里闹事,去镇上找事,身边亲戚邻居对他都敬而远之。我刚在村工作没多久,正值夏天,他拉着身体残疾的媳妇到村部蹭空调,中午下班也不走。后来经过走访了解,发现老黄对村里面的事情很上心,有热心全村公益事业的一面。于是在村里策划下,上过高中的老黄被推选为乡贤理事会副会长,在村里矛盾化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等工作中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如今老黄有事没事都到村部转转,看看可能帮上忙,他经常说,是党和政府帮助他生活的,如今要在村里变负能量为正能量,要用自身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
像老黄这样思想得到转变的群众也有很多。以前在村里走访调研中经常能听到群众说干部“不干人事”的话语。后来随着村里路修通了,路灯装了,路两边栽上了四季常青的树,文化广场、农民大舞台、村级小游园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起来,干部围绕村里发展忙前忙后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得到村里群众的认可。现在群众在闲谈中开始夸赞现在的干部“会干人事”啦!从“不会干人事”到“会干人事”,真情为民的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转变的不仅仅停留在群众口头上,更体现在群众的心坎里。
从“短板劣势”到“长板优势”的转变
只有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才能真正拔穷根,除穷病。历史上的黄寨村也曾经历过辉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曾背靠沙河酒红火的日子办起了原酒厂和纸箱包装厂,实现村集体经济八十万元。然而,随着酒厂的没落,失去了产业支撑的黄寨村发展滞后了,被评为了光武镇四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村里贫困发生率高达10%。
为发展产业,在光武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村里利用筹集的20多万元资金,发展村里能繁母羊特色养殖,带动68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探索入股分红模式,实现特色种养产业对全村贫困户的全覆盖;2018年向上级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近5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在健全设施的基础上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现在,在黄寨村的田地上,忙碌的有山东种蒜大户,有金瑞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返乡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元胡的致富带头人,有精耕细作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新型农民以及正常运营的光伏电站和服装加工扶贫车间,他们的出现不仅把村里产业发展短板劣势补成长板优势,同时也充分激发了村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让黄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现在的20多万元的飞跃。现在按照市镇村的三级规划,未来的黄寨村将打造成为沙河酒文化的特色小镇、光武镇发展的副中心、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覆盖的示范村、界首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村。
工作中,村里同事经常和我开玩笑,说数我在这两年的扶贫工作中收获最多。确实如他们所说,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娶了妻子而且还有了孩子。两年的驻村工作,我也让我完成了从毛头小子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角色转变。虽然肩上的担子虽然重了,但是经过扶贫的历练,感觉工作方向明了,脚下力量足了,心中的信仰也更坚定了。
能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把青春挥洒在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把人生的美好时刻奉献给祖国壮丽的扶贫事业何其有幸。接下来,我将继续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和村里全体干群一道凝心聚力谋发展,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界首市政府办公室驻黄寨村扶贫工作队员 黄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