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脱贫攻坚·界首在行动

擦亮选调生品牌 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人生梦想

发布日期:2020-06-01   阅读:3361次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脱贫攻坚是乡镇当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理应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青年优势服务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擦亮选调生品牌 在脱贫攻坚中实现人生梦想。

  从最初的大学生村官,到后来考取选调生,再到乡镇副科级干部,我一直在基层工作,一路走来,有喜悦和感动,也有失落和孤独,但是当一户一户群众增加了收入,家里条件明显好转,手拿脱贫光荣证的时候,我的心里更是充满了自豪。

  2018年5月没包村之前,作为一名普通帮扶干部,我的职责不仅是帮助群众制定脱贫政策、教脱贫政策;还要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让贫困群众感受社会温暖,重拾生活信心;更要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帮扶干部不应该把走访作为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应该把走访作为朋友、亲戚之间联络感情的桥梁,帮扶干部和群众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谁穷谁富,关系拉近了,各项工作开展就会得心应手。

  帮扶过程中经常看到其他帮扶责任人给贫困户买油送米面,我觉得这样不仅会引起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对比产生心理落差,还会养成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我认为靠送东西得来的“满意”并不牢靠,真正的满意应该是出自群众内心。记得2018年的第二场大雪,那天艰难到镇里后,我没来得及参加点名,考虑到帮扶的刘宇一家只有老两口在家,不知道他家的屋顶是否能承受得住这么大的雪?恶劣天气下更应该看看他家情况怎么样。开车不安全,我就走路去刘庄。一路走了七八里地,衣服上没有帽子,头上的雪融化后顺着头发流下去都冻成了小冰溜。最后到了刘宇家里,当刘宇的媳妇看到我满头冰溜都惊呆了,赶紧拿着毛巾要为我擦头,那种感觉就像一个长辈心疼一个晚辈一样。我询问了他们家房屋情况,又问是否需要把棚子上的雪捅掉,确保安全后,我才离开。从那以后,这户人家对我格外热情,我觉得这是用真诚融化了干群之间的冷冰。

  2018年5月后,我正式包田营镇姜楼村,面对的群众更多了,群众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门,我要处理的事情更多更复杂。作为包村干部,我不仅要为每一个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难题,还要提升群众“精气神”,引导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曹令是姜楼村的一名贫困户,早年丈夫死于车祸,和儿子相依为命,自身患有精神疾病。村干部解释说曹令本人终日不出门,并且她只相信儿子一个人,外人根本没办法带她看病进行评残。得知实际情况后,我和村干部一起找到她的儿子,向他说明了政策,告知他如果评为重度残疾按照规定可以享受重残低保和残补护补等各项政策,极大解决家里的生活压力,希望他可以带着母亲去指定医院进行评残。他儿子同意后,我从镇残联领取表格填写好内容,与残联联系确定评残医院,数次督促他的儿子带领母亲前往太和中医院住院治疗,最终鉴定为二级精神病。紧接着我又帮助他办理低保、残补、护补等补贴,最终让曹令每月可以享受795元补助。加之儿子打工收入,2018年曹令一家顺利脱贫。后来每次曹令儿子看见我,总是喊我去家里吃饭,虽然我一次也没吃过,但是对于这样的群众我内心也是充满感激的。这或许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包村干部最欣慰的事,为群众尽可能的解决实际困难,群众又从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从而在群众内心树立强烈的脱贫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增收致富梦想。

  但在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我感觉到随着脱贫政策越来越好,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也在逐渐形成,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依靠自己努力解决实际困难。王英是我包姜楼后走访的第一个贫困户,她住的房子从屋里抬头可以看见天空,虽说不漏雨,但是漏风,我自己去找过她儿子,其子答应的挺好,说会尽快维修。结果五月份答应的,七月份还没维修。期间我还在王英家里开过农民夜校,就是让大家知道其子没给老人修房子。拖到八月份,最后我恼火了,没见到其子,我见到王英,我让她转告其子,再不修房子,我要在村里用大广播宣传一下这样的不孝典型。结果还没等我在村里喊,村干部就告诉我其子在帮老人修房子了。果然再去的时候看到屋顶修的严严实实。还有我包的一户群众,是个退伍军人,老是想着吃低保。我就告诉他,低保政策是“应保尽保”,任何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办理,但是自己家里还有两个劳动力,本人还吃着定补,现在看病享受“351”政策,也花不了太多的钱,自己也不要老是打麻将,能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多少自己挣点钱,拿政府的钱别人会看不起。经过再三劝阻,见我态度很坚决,他也就不再跟我提低保的事了。我经常和群众交流,引导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挣钱增加收入,政府虽然能帮助解决一时之困,但是更需要的是大家要提起精气神,通过自己努力,奋力实现脱贫。基层干部不仅要让群众享受该享受的政策,但也要敢于说硬气话,坚决打消一些群众的不合理诉求,不能够养成群众攀比、自甘堕落的不良行为。

  除了作为一名帮扶联系人和包村干部,我还分管镇里健康脱贫和教育扶贫工作。作为“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两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部门去做,但是我深知因病是贫困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因病花费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支出,做好健康脱贫,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群众支出;我更深知贫困会代际传播,唯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彻底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掌握一技之长,从根本上拔除“穷根子”,彻底摆脱贫困,深深的责任感让我对这两项工作也是亲力亲为。得知赵湾村有一个学生不想上学时,我独自去他家里找到他母亲和姐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的母亲孩子现在是上学的年纪,教育可以开拓他的视野,拓宽他的思维,现在挣的钱都是小钱,学成后挣钱不仅不累,还可以挣大钱。还告诉她们孩子还小,对是非分辨的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家庭一定要起到监管作用,保证孩子受教育权。通过近一个小时的劝说,他的母亲和姐姐都同意劝说他回来上学。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最全的政策,我在走访时曾被狗咬伤过但是我从未放弃对不想上学儿童的走访,但是经过与镇中心校的教职工共同努力,我镇无一名儿童辍学,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我不仅向贫困群众解说“351”、“180”政策,也帮助群众询问讲解转诊程序、省内报销流程等政策,起到政策上传和下达作用。针对非贫困群众看病贵问题,我还积极号召群众积极参加新农合,花小钱保大钱。

  经过姜楼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8年姜楼村88户186人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脱贫评估。在中心校教职员工和卫生院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中,我镇教育扶贫工作在市脱贫攻坚考核中一直处于先进位次,全镇未发生一例儿童辍学现象,健康脱贫也得以扎实有序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年轻的选调生,我们要乘新时代东风,强化担当,脚踏实地,奋力奔跑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做一名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追梦人。(田营镇 刘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