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脱贫攻坚·界首在行动

大黄镇:高端金菊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9-11-07   阅读:1182次  

  “品牌兴则农业兴,作为我们安徽农业界的一块闪亮招牌,这次合肥农交会展示了很多农业特色产品,包括省内各地特产,也有重庆、辽宁、山东、宁夏等地的知名农产品。可喜的是,咱家农场的‘郁秋缘’菊花,获得了金奖,产品品牌化又进步啦!”近日,在合肥农交会上,来自大黄镇史炉村的彭清红喜获金奖,乐得合不拢嘴。

  老彭是颍南街道人,以前常年在外包工,颇有积蓄。然而,常年的奔波劳碌,难以割舍他返乡创业、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他毅然回到界首,开始研究政策、寻找项目,通过多方考察,逐渐瞄准了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优质菊花的高端项目。

  “咱们中国人爱喝茶,菊花茶在市场上很热销,但原来的口味单一,我就想,咱们这里的土质也适合种菊花,能不能给它来个市场包装,形成品牌,做成好茶叶,那利润就十倍百倍的往上翻啊!”精明务实的彭清红打开了思路。

  有了好项目,选址是关键。迎着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彭清红在大黄镇党委政府的争取下,把项目定在了该镇史炉行政村。“当时是2016年,镇上的领导给我宣传了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和农业现代化的好政策,讲的很透,我一开始就心动了,但没有直接表态。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镇上在发动群众土地流转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当时正好史炉村,流转了1000亩耕地,我一口气要了500亩!”胆大的彭清红干事就是这么一股冲劲。“到了史炉村,一看,傻眼了,地是肥地,但路不行,都是泥土路,一开始跟我一起合作的外商打起退堂鼓,都撤资了,我就自己干,下定了决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史炉村作为贫困村,获得了优先实现全部自然村道路户户通的政策红包,也就是老彭刚到史炉村的两个月,道路很快直通他创办的彭阁家庭农场,遂了心愿,老彭自称扶贫让他捡到了“金元宝”。

  好事多磨,老彭为招工犯了难。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尚克辛一行,瞅准时机“三顾茅庐”,大力宣传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的优势。“你老说自己通过扶贫受益最大,现在贫困户脱贫有需要,他们也有很多是就业没门路的,如果你带动贫困户就业,人力资源部门还会对贫困户和农场实行双奖补,送技术、送培训、送人才、送政策,你看多好?”尚队长的话一下子解开了老彭的心结。由于农场用工量大,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入户动员下,当时,一下子招聘了46名贫困户到农场务工。

  “现在,在农场,经市人社局认定的固定用工中,贫困户有32人,加上平时来打打零工的,总计170名贫困户,史炉的贫困户不够,周边筛子李、郭店、大黄的贫困户都来帮忙!2017年,史炉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都夸我战绩卓著!”老彭自豪不已。

  “在农场务工,俺们不用出去了,家门口就业啦,上面农技员还给我们培训,环境还好,就是和金灿灿的菊花打交道,通过晾晒、分拣、入炉等,菊花茶就出来了,俺们在这里都脱贫了!”60多岁的李秀荣一边分拣着新采摘的菊花,一边颇有专业水平的介绍着自己的活计。

  品牌开道,才能做活市场。小有名气之后,老彭盯上了菊花茶叶高端市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研发,不断培育出冲泡用菊花茶、花茶、用作茶叶代用品的花或叶、甘菊茶材料、冰茶、黄茶、绿茶、白茶等8大主打品牌,并于2018年8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商标。“有了品牌,咱的利润当时就扩大了3倍,随着牌子越叫越响,今年的利润有200多万,还获得了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阜阳市龙头企业类!”老彭的家庭农场,顺应了产业发展方向,获得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顺溜”。

  “现在规模还是小,我还要实现16年确定的目标,早晚把1000亩全部吃下来,到时候,全镇一半能劳动的贫困户都可以来打零工,在咱们农场奔小康!”致富不忘老乡,彭清红斗志昂扬。

  据悉,笔者走进彭阁家庭农场之际,安徽省正在发布林业产业化第七批龙头企业,“彭阁家庭农场”赫然在列。(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