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四会一约”催化乡村治理“文明之花”
发布日期:2019-10-21 阅读:1980次
近年来,大黄镇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在长期的村民自治实践中,一批批农村民俗博物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小组之家、“四会一约”等软硬件创新载体多点开花,为推进自治平台建设探出了门径。尤其进入新时代,随着党中央不断夯实基层根基、拓展乡村治理、推动产业兴旺,激荡着大黄镇村域发展面临政治清明、民风淳朴、高效治理的时代新潮。
强基铸魂,发挥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该镇在前期村“两委”换届的基础上,精准开展“回头看”,重点围绕有无政治问题、有无前科劣迹、有无涉黑涉恶和“村霸”,对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面“过筛子”,有效净化了基层干部队伍,增强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建立村“两委”班子抓好村民自治的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健全乡村治理的问责制,培养轮训乡土人才建设,拓宽乡土人才选拔途径,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乡村治理中。
服务便民,着力提升“四会”班子战斗力。一是“四会”强化道德引领。该镇以提升战斗力为重点,把“四会”班子服务功能推进好、宣传好、实施好。协同办理党员干部婚丧喜事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身为先、行为范、干为要、走在前”为标准,带领村民一体跟进。二是强化制度健全。按照村民自治原则,规范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毒会等组织,开展“建班子、建阵地、建载体”的“三建”行动,实现“班子硬气、阵地正气、活动灵气”,为制度提气,为自治添力。三是夯实服务能力。转变工作思路,把重心放在民生改善上,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激化农村志愿服务潜能爆发。同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大文化、教育、网络资源向偏远倾斜,加快农村科教文卫体均衡发展。
条分缕析,抓紧修订地域性“村规民约”。通过开展“村规民约”“大体检”,以“党组织领导、合法性指导、民主性商讨、价值观引领、实用性论证”为主攻方向,坚持合法性审查,做到民主性参与,对标问题导向,直击困扰群众的滥办酒席、天价彩礼、厚养薄葬、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靠要”、懒汉行为、家庭暴力、拒绝赡养老人、侵犯妇女权益、涉黑涉恶、“黄赌毒”等焦点问题,做到因地制宜、贴近群众,激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保障方面,上级民政部门给予了足额经费保障,粮草实现先行;乡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组织得到统领;经验典型形成潮流,精品成就经典。如此下来,人财物集聚,知信行同体,精气神合一,让“村规民约”小切口撬动大棋局,一子落而满盘活,在基层治理,乃至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焕发精神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成就振兴伟力。
活动纷呈,加大载体创新创造力度。一是硬件设施有情怀。抓紧搜集民间文化符号性物件,以郭店村村史馆为典范,加大民俗博物馆布点力度,并安排“四会”成员专人负责,做好日常开放、运营工作。同时,广泛借鉴国内“三治”融合发展经验,推广“枫桥经验”,江浙沪“三治”融合主题文化公园建设经验,适时规划推进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二是软件服务要有段位。加大“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推进村民参与度,延伸后续宣传效果,鼓励各村针对评选对象,入户佩花、制作宣传栏,让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在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绵绵用力、张弛有度的移风易俗,但针对严重违背公序良俗、道德示范的现象,敢于动真碰硬,设置反面典型“曝光台”“吐槽大会”,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三是点面布局要精彩纷呈。按照点上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形成重点突破、多点开花,让成熟可复制的经验成为精品,不断延展扩散。
“村民自治要坚持谋划在前、绵绵用力,既要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又要尊重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文明演进规律,久久为功、滚石上山才能持久见效。只要坚持抱定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决心,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意志,一个文明之风拔节生长、道德之花次第绽放的高效治理新农村必定能从蓝图走进现实,从现在走向未来。”该镇分管民政负责同志如是说。(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