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镇:特色产业促增收
发布日期:2019-08-26 阅读:1118次
日前,在舒庄镇大鲁村鑫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养基地,远远看去,大片的苹果树十分旺盛,挂满的果子压弯了枝头,果园的一边,十来个大棚一字摆开,里边饲养着上万只土鸡、肉鹅以及近百头的本地黄牛,个个膘肥体壮,很是喜人。
“我从去年开始养殖鸭子,一次性可以养三四万只,养了一年多,效益很不错。今年年初,我又扩大了养殖范围,饲养了牛、鹅和土鸡,所有家禽都是放在果园里进行散养,既生态环保,减少养殖环境污染,质量还有保障,深受市场的欢迎。”界首市鑫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连奎介绍道。
冯连奎以前在温州务工,前后将近15年,在此期间,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刻苦的学习,他掌握了大量的种养殖技术,并以此在温州创业,获益颇丰。2016年,在家乡政府的号召下,冯连奎带着学到技术返乡二次创业,前后流转土地300多亩,以种植经果林和中药材为主,从2018年起,冯连奎又搞起了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幼小的鸡、鹅在大棚饲养一段时间后,就投放到林下进行散养,提高它们的品质。
“我这些果树栽植株距较大,林间杂草丛生,为林下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冯连奎指着果林里的大白鹅介绍说,“就以养鹅为例,养在林下的鹅以吃草为主,每只成本只有40元左右,但如果采用圈养,每只鹅的成本至少需要80元左右。同时,林下吃草的鹅的市场售价至少比圈养鹅要每斤高出2至3元,一进一出利润非常可观。”
发展林下养殖,耗费了冯连奎大量的心血。“从幼苗的选育,到育雏室的防疫和喂养,再到进舍圈养,最后到有抵抗力之后放逐到林地放养,这其间的时间、温度和放养面积都要掌握精准、精细,丝毫不能出错。”冯连奎认真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冯连奎的辛勤付出下,林下散养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4个月的时间,一只大白鹅就能长到七八斤。
“我今年养鹅已成功出售三批了,每批数量都在五千只以上,一批纯利润就有十五万元。”冯连奎满是喜悦道。
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工,这样就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找到了就近就业的门路。
“我这个种养殖基地长期带动了周边15户贫困户务工就业,每人每月工资不少于1500元。”冯连奎介绍道。
由于丈夫有病,家里没了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于桂芹,成为这里的固定“工人”,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干一天活,能挣五十块钱,每月都按时发放,还能顾住家了,也不耽误干农活,每年的收入够家里开销的,生活有保障。”贫困户于桂芹感激道。
近年来,舒庄镇紧紧围绕农业强镇、科教立镇、生态富镇的发展战略,依托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调整种养殖结构,按照“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冯连奎的专业合作社只是舒庄镇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共建设了大田村经果林、大鲁村畜牧、水产养殖、舒庄村中药材等三大基地。
“我镇持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导、提升和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动作用,成功吸纳一大批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学到一技之长。目前我镇已有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23家,带动贫困户177户。”该镇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说。(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