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亮,男,1955年出生,界首市顾集镇胡湾村黄沟集村民。 1978年冬天,妻弟杨天新精神失常发作后走失,被找到时已经因严重冻伤截肢,他担起了照顾妻弟杨天新的重任。1998年,胡浩亮将杨天新接到家中完全由自己照顾。27年来,他全力照顾、用爱呵护患肢体残疾又有精神病的妻弟,他毫无怨言,日复一日履行自己作为姐夫的责任。他用爱给了妻弟一个家,受到众人称赞。2024年,他被评为界首“好人好事”典型。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有多名村民获评界首市级荣誉。
妻弟发病残疾,他毅然扛起照顾的重任
虽然胡浩亮今年已经70岁了,但他仍坚持细心照顾患精神病的妻弟杨天新,27年来一直把他当成家中的一员。
这个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1978年3月,胡浩亮与同镇南李村姑娘杨爱美喜结连理。婚后,两人感情深厚、相互扶持。胡浩亮妻子杨爱美娘家在顾集镇南李村,家中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结婚前,胡浩亮就知道,从1975年夏天开始,岳母家一直笼罩着浓浓的阴霾中。这一年,先是岳父杨军因肝炎去世,后来妻弟杨天新开始精神失常,经常胡言乱语又或是不理人、乱跑,当时医疗条件差,都是在村医那包几包药吃吃,杨天新的精神状况也是时好时坏。结婚后,胡浩亮看着才17岁内向腼腆的妻弟很是惋惜,他有时间就四处打听带着杨天新求医,但当时农村也没有好的治疗条件,效果一直不理想,好在有家人陪着杨天新也很少犯病。1978年冬天,杨天新自己外出后走失,胡浩亮等人在附近找了两天也没消息,一家人焦急万分,后来村里生产队接到消息让去阜阳医院接人。胡浩亮和妻子杨爱美万万没想到在医院见到的是截肢后的杨天新。了解后才知道,发病的杨天新是在阜南县一个牛棚草堆里被发现的,当时已经是昏迷状态,被当地群众送到阜阳医院救治,因为冻伤严重只能截肢,左腿脚腕以下、右腿大腿根以下都被切除了。一大家子看着突然就残疾的杨天新,悲伤不已,岳母更是很长时间都不能接受。
在家人的劝导下,岳母慢慢也接受了小儿子残疾的事实,开始全心照顾小儿子。面对突来的变故,胡浩亮主动担起了照顾的责任,岳母家一有事就是他去照顾,他常跟妻子说,三个姐姐都在其他乡镇,咱们离得最近,小弟这种情况咱们一定要多操点心。
胡浩亮在妻弟杨天新心情好的时候,总是跟他聊天,说点新鲜事趣事,用家里木推车带杨天新四处赶集,遇到妻弟有过激行为时,总是及时安抚他。慢慢地,杨天新不发病时也愿意双手挪动身体自己下床在院子里活动了,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靠在院门口发呆。看到小儿子这个样子,岳母张虹都偷偷流泪,她不想给四个女儿添麻烦,更担心小儿子杨天新以后的生活。
因为一连串的打击,岳母张虹经常以泪洗面,日夜操劳也让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心悸,不久便被确诊心脏问题。看着患病的岳母,胡浩亮多次表示接他们到自己家一起居住方便照顾,都被岳母拒绝了。好在妻子杨爱美三个姐姐也时常过来帮忙,岳母白天还能勉强照顾杨天新,胡浩亮便让妻子杨爱美晚上到岳母家陪着,自己晚上在家带着三个孩子。
1987年2月,岳母带着不舍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将智残的小儿子托付给四个女儿。
不离不弃耐心照顾,他用爱呵护妻弟
起初,胡浩亮是想将杨天新接到自己家照料的,但三个姐姐并不同意。她们都知道胡浩亮没少操心,也都心疼他的付出。最后商量一人一年轮流照顾,可三个姐姐都比胡浩亮夫妻两个大十几岁,看着三个姐姐步入老年,自己的生活也难以料理,再照顾精神病的妻弟实在能力有限。相对来讲,自己和妻子身体要好得多,三个孩子也都已经成家,胡浩亮主动提出不再要两个姐姐照顾兄弟,自己一个人承担。1998年开始,胡浩亮便将杨天新接到家中照顾。
就这样杨天新有了一个常期安稳的家。杨天新思想行为不同于常人,需要专人常期看管。杨天新时而不言不语,不愿跟人交流,谁也不搭理,一个呆在屋里自言自语,时而情绪激动,摔东西,嘴里骂骂咧咧,有时豪叫大哭,说有人要害他。特别是在岳母去世后,杨天新更不愿与人交流,时常两三天也不说一句话。面对这种情况,胡浩亮总是不愠不怒,摔坏了东西再买,弄乱了屋子再整理,还定时给他喂药稳定情绪。最难的是,杨天新开始大小便不能自理,尿了拉了在床上也不知道喊人、不知道挪地方,胡浩亮夜里从来没睡过整觉,妻子杨爱美没法帮杨天新翻身换洗,他就不让妻子夜里起来,自己夜里陪着妻弟,一夜都要起来三四次看看杨天新情况,有时给杨天新清理大小便、换洗衣服被子,一忙就是一两个小时,这也让胡浩亮养成了穿衣服睡觉的习惯。胡浩亮从来不嫌弃,一日三顿总是乐呵呵地端在杨天新手口上,看着他吃饱喝足。看着丈夫这么操劳,杨爱美很心疼,就商量两个人晚上轮流杨天新,胡浩亮直接拒绝了,表示自己身体还硬朗,白天抽空眯会补补觉就行。
在胡浩亮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儿女都很懂事,只要有时间就帮助照看小舅舅。三个孩子陆续成家后,两个女儿离得不远,时常买礼品来看小舅舅杨天新。胡浩亮和妻子杨爱美因为要照顾杨天新,无法照顾孙子,儿媳李素丽通情达理,不仅十分理解婆婆,还当起了全职妈妈,独自在界首照顾儿子,还让干水电工的丈夫胡兵兵隔三差五回黄沟集忙着公婆干农活。
2013年午收,由于天气不好,连天下雨,雨过天睛后抢种抢收,胡浩亮和杨爱美只好一起下地收麦,没想到晚上回到家里弟弟杨天新不见了,夫妻俩赶忙四处寻找,杨天新只能靠双手挪动身体,大家都认为他走不远。可整个黄沟集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杨天新的身影。有些邻居劝他别找了,留在这里也是个负担,像他这样的人留在这什么也帮不上你,走了更好,可胡浩亮坚持要找到,他说,好歹他是我兄弟,也是一条生命,我们要不管不问出了事怎么办?我心里哪过意得去?胡浩亮肯定杨天新没走远,就是怕人不知道喊人,可能是躲到那个地方不敢出来。他又去南李村岳父母老家去找,还是没有找到。到了深夜2点多,胡浩亮仍不放心也睡不着,就自己开着三轮车,一路向杨天新老家南李村方向去找,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他在路边草地里发现了睡着杨天新,胡浩亮赶紧上前把他叫醒说:“咱们回家吧!”看着双手磨出血的妻弟,他舍不得半点责怪,杨天新也很顺从地跟他一路回家了,胡浩亮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心来。
一己之力撑全家,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众人称赞
胡浩亮除照顾杨天新外,家里还有位年高90岁的母亲需要照顾,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从2020年开始卧床不起,差不多只有3岁小孩的智商,有时老太太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认识。伺候老人需要耐心和爱心,胡浩亮夫妻俩时常把老母亲当小孩哄着。
家里的两个病人就像两座大山压在胡浩亮的肩上,胡浩亮的弟弟妹妹知道胡浩亮家还要照顾杨天新,便主动把老母亲接走照顾。胡浩亮也总感觉亏欠弟弟妹妹,自己是长子,理应是自己多照顾老母亲。村里也有人劝胡浩亮夫妻把杨天新送敬老院,都说杨天新办的有五保,送到敬老院有人照顾,不用这么劳累。可胡浩亮却是舍不得,他常说,俺们两口都耳背了,有杨天新在也是多个耳朵,他陪着我晚上睡得才安心,既然他被交到我手里,那就是亲弟弟,我能养他到哪天就到哪天。
他常常对外人说,我们老两口千万不能倒下,我们一倒下他们的生活就没了依靠,胡浩亮夫妻俩每天很早起床收拾家务,先把两个病人的饭做好,看着他们吃好,自己再吃。夫妻分工,杨美英在家看管,连带家务,胡浩亮上地里干农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夫妻俩就像上了劲陀螺一样地在家里家外忙碌着,用他们永不熄灭的爱的力量维护着这个特殊的家庭。
胡浩亮的感人事迹,邻居们都看在眼里,都说胡浩亮人好、有爱心有孝心,是胡湾村群众学习的好榜样。(王楠楠)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马晓飞:24载磨砺技能、躬身探寻科技成果转化“密码”的纺织人(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