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竞界青竹营地,阳光明媚,绿意盎然。走进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每一位到来的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不远处的非遗创客工坊里,竹编艺人正在专注地编织着精美的竹编作品,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竞界青竹营地占地面积达60余亩,总投资6200万元,由界首市现代农业投资集团与筛子李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携手合作共建。秉持着“亲近自然、文化传承”的理念,营地精心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为游客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游玩体验。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王女士兴奋地说:“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竹编制作过程,这些手艺人太厉害了,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真的太让人震撼了!”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便来到了乡村美学课堂。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参加各种手工制作课程,如陶艺、绘画等,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青竹营地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游客坐在帐篷旁,一边享受着美味的烧烤,一边欣赏着田园风光,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游客张先生笑着说:“平时工作太忙,难得有机会出来放松一下。这里的环境太舒服了,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与惬意,真的不想走了。”
竹编展览馆是营地的一大亮点,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竹编作品,从实用的生活用品到精美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据了解,筛子李村的竹编工艺传承已久,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出现了竹编手工艺。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竹编制品逐渐被塑料制品取代,这门传统技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为了挽救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筛子李村积极申报,最终成功获批国际地理标志和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竹编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营地创新采用“非物质文化传习所+集体经济公司+技能培训+网络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竹编产品,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村民们的竹编技艺水平。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以前竹编制品不好卖,我们都快放弃这门手艺了。现在好了,营地不仅收购我们的产品,还教我们新的编织技巧,让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此外,营地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筛子李村的竹编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无独有偶,研学教育也是竞界青竹营地的重要特色之一。传承农耕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基地以农业为基础,整合田间地头,采用沉浸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游客们在实践中感受农业的新鲜活力和吸引力。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参与特色种植,亲手种下一颗种子,体验播种的喜悦;还可以学习陶瓷烧制、竹艺编织等传统技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兴奋地说:“这次研学活动太有趣了,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农村,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截至目前,2024年竞界青竹营地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收入400余万元。这一成绩的背后,不仅是营地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游客,更是当地政府和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竞界青竹营地将继续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姚易承)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砖集镇:爱心轮椅 点亮孩子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