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顾集镇积极践行“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实现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鼓起群众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赋能。
刘湖村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农户从传统种植转向发展“棚膜经济”。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整合零散土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村民收入,让“果篮子”“菜篮子”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大棚经济不仅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更为群众带来就业岗位,拓宽群众致富道路。“我们都是住在周边的群众,现在每天都来务工,一天100块钱左右,不光能得到土地流转的钱,还能在家门口增加额外务工收入,赚钱的同时还能兼顾家里。”刘湖村村民张敏笑着说道。
除了大棚西瓜,大棚甜瓜、土豆、黄瓜、草莓……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棚”勃发展。
“我家去年种了两亩土豆,收入比种植其他的作物都划算,所以今年又种了10亩,亩产能达到3500公斤左右,市场价能卖到1块多钱一斤......”刘湖村的土豆种植户程新良一边忙着给土豆浇水,一边兴奋地说道,话里话外洋溢着喜悦。
据了解,当前土豆的销售形势稳定,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程新良说,他们的土豆种植模式是订单式,每隔20天左右,蔬菜批发商就来拉一次,销路不用担心。
“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和发展大棚经济,让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让一个个蔬菜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顾集镇农业农村和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农技人员表示。
同样,胡湾村的草莓采摘大棚里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浓郁的草莓香气扑鼻而来,鲜红饱满的草莓点缀在绿叶间。不少游客带着家人朋友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尽情享受田园风光。为满足市场需求,种植户不断优化种植品种,注重草莓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供应,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不使用激素和农药,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如今,在顾集镇,一座座高标准大棚孕育着财富与希望,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陈晓浩)
- 上一篇:东城街道:家教伴成长 润心护未来
- 下一篇:戴桥镇:“周六创业课”为创业梦想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