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黄镇李大自然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叫刘玉荣。53岁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担当与爱心,成为村民们心中的榜样,宛如一束光彩的暖阳,照亮了乡村的每一个温和的地方。
贤内助:十五年如一日的贴心守护
走进刘玉荣的家,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温馨,尽管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她的乐观与坚韧,让这个家充满了爱。而这份爱,最集中地体现在她对脑梗痴呆的老公爹李大爷长达十五年的悉心照料上。
十五年前,李大爷突发脑梗,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痴呆的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那一刻起,刘玉荣便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屋子,刘玉荣就已经起床,为李大爷准备早餐。她会耐心地将食物切成小块,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哪怕李大爷有时会因为神志不清而拒绝进食,她也从不生气,总是轻声细语地哄着。
照顾痴呆老人,最难的或许是应对他们随时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李大爷常常在半夜醒来,吵闹着要出门。每当这时,刘玉荣总是迅速起身,轻轻抱住老人,像哄孩子一样安抚他,给他讲述一些过去的故事,直到他再次入睡。有一次,李大爷趁刘玉荣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家门。当时正值寒冬,刘玉荣发现老人不见后,心急如焚,立刻发动家人和邻居四处寻找。她在寒风中奔跑,呼喊着老人的名字,声音都变得沙哑了。直到几个小时后,在村子的角落找到了瑟瑟发抖的李大爷,她才松了一口气,紧紧地将老人搂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她心中只有对老人的担忧和后怕,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刘玉荣还非常注重李大爷的身体保健。她自学了按摩知识,每天都会为老人按摩,促进他的血液循环。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李大爷虽然患病多年,但身体状况一直保持得相对稳定。村民们看到刘玉荣如此孝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的行为也影响着村里的年轻人,让孝道在这个小村庄里得以传承和弘扬。
顶梁柱: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在孝顺老人的同时,刘玉荣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家庭和乡亲们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早些年,刘玉荣看到村里闲置的劳动力较多,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经过一番考察,她决定开办一家温泉浴池。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客源不稳定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刘玉荣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四处筹集资金,亲自去学习洗浴行业的管理和服务知识。为了吸引顾客,她注重服务质量,从浴池的卫生清洁到员工的服务态度,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在她的努力下,温泉浴池逐渐走上正轨,生意越来越好。
除了经营浴池,刘玉荣还做起了粮食收购的生意。在收购粮食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给村民们合理的价格。每到收获季节,她的收购点就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将自家的粮食运来。她不仅会认真检查粮食的质量,还会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市场行情,让村民们卖得放心。遇到一些家庭困难的村民,她还会主动提供帮助,比如帮忙晾晒粮食,甚至提前支付部分货款。
在刘玉荣的带动下,村里不少人也加入了粮食收购和相关服务行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她经常与村民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市场信息,鼓励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过上好日子。她就像一根顶梁柱,支撑起了家庭的经济,也为村里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急先锋:公益路上的爱心使者
富裕起来的刘玉荣,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大黄镇商会的会员单位,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成为公益路上的急先锋。
每到秸秆禁烧的关键时期,刘玉荣总是主动参与其中。她不仅自己严格遵守禁烧规定,还组织商会成员和村里的志愿者,走村串户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她会开着自己的车,载着宣传喇叭,在村子里巡回宣传,提醒村民不要焚烧秸秆,保护环境。同时,她还为坚守在禁烧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饮用水、食品等物资,让他们在炎炎烈日下感受到一丝清凉。
在抗击疫情的那些艰难岁月里,刘玉荣更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管自己的家庭并不十分富裕,但她还是多次捐赠爱心物资和现金,累计达到三万元。她四处奔波,联系物资供应商,为村里和乡镇防疫卡点捐赠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她还主动参与卡点的值班工作,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安全。
在村里,有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刘玉荣得知情况后,经常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她会陪老人们聊天,为他们打扫房间,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怀;对于留守儿童,她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辅导他们做作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刘玉荣,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她的孝心、勤劳和爱心,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她是老人眼中的好媳妇,是村民心中的致富带头人,是公益路上的爱心使者。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传递爱与温暖,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