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深化“小切口”治理模式,不断拓展治理领域,创新治理方式,依托“小积分”和“小程序”,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界首市邴集乡,“生态美超市”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邴集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与村民管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将“生态美超市”打造成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积分制度,激发热情。邴集乡秉持“问题导向”,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积分制度方案。该方案紧密围绕村集体活动和会议、移风易俗、协商共治、子女教育、优良家风培育等关键领域,对积分获取途径与兑换方式作出了详尽规定。通过“积分换实物”的激励方式,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基层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村民们参与乡村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
党员带头,典型引领。邴集乡组建党员应急志愿服务突击队,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医保筹资等工作一线,实现了“村党总支书记——党员——突击队”的高效工作联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队员们带头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带动村民参与;在信访维稳工作中,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人好事”“清洁文明户”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推动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引领文明新风尚。
创新积分,全民共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邴集乡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在乡村治理中,设立了全新的积分制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民们可以随时记录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如垃圾乱扔、公共设施损坏等,并自发进行整治,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成为他们获得积分奖励的有力依据。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从“自扫门前雪”转变为“既扫自家门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乡村风貌得到显著改善,村民关系更加融洽,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用“小积分”兑出了基层治理“大动力”。
在界首农村有基层治理“小积分”,在界首城区则有基层善治“小程序”。二者犹如马车的“两个车轮”,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界首市西城街道引入的“善治西城”小程序,迅速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工具。
高效运行,互动便捷。西城街道高度重视小程序的运营,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居民的每一条反馈都能被精准捕捉、及时回应。从“居民跑腿”到“数据跑路”,小程序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通过这一平台表达诉求与建议。
数据驱动,科学决策。“善治西城”小程序如同智能数据收集器和分析师,能够自动收集居民反馈的数据,并运用先进技术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后台,工作人员可清晰查看各类问题的分布情况、发生频率及处理进度。这些详实的数据为街道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资源分配更精准,治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公开透明,赢得信任。“善治西城”小程序的高度公开透明,是赢得居民信任的关键。街道通过小程序定期发布治理工作进展和成果,居民动动手指即可查看问题处理情况。无论是环境整治成果,还是民生项目进度,均一目了然。小程序还设有公共讨论区,为居民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这种开放、互动的沟通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基层工作的了解,也拉近了政府与居民的距离,赢得了广泛支持。(孙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