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

发布日期:2025-02-26   阅读:672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界首市深化“小切口”治理模式,不断拓展治理领域,创新治理方式,依托“小积分”、“小程序”,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社区、智慧乡村,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邴集乡,“生态美超市”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邴集乡积极探索乡村治理与村民管理水平提升的新路径,将“生态美超市”打造成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积分制度,激发热情。


  邴集乡秉持“问题导向”,构建一套完善的积分制度方案。该方案紧密围绕村组织集体活动与会议、移风易俗、协商共治、子女教育、优良家风培育等关键领域,对积分获取途径与兑换方式做出了详尽规定。通过“积分换实物”的激励方式,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基层治理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村民们参与乡村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


  党员带头,典型引领。


  组建党员应急志愿服务突击队,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维稳、医保筹资等工作一线,实现了“村党总支书记----党员----突击队”的高效工作联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队员们带头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带动村民参与;信访维稳工作里,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人好事”“清洁文明户”的表彰,通过树立典型,推动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引领了文明新风尚。


  创新积分,全民共治。


  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在乡村治理中,设立了全新的积分制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民们可以随时记录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如垃圾乱扔、公共设施损坏等,并自发地进行整治,整治前后的对比照片成为他们获得积分奖励的有力依据。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大家从“自扫门前雪”转变为“既扫自家门前雪,又管他人瓦上霜”,乡村风貌得到显著改善,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用“小积分”兑出了基层治理“大动力”。


  在界首农村有基层治理“小积分”,在界首城区,有基层善治“小程序”,犹如马车的“两个车轮”,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界首市西城街道引入了“善治西城”小程序,迅速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武器。


  高效运行,互动便捷。


  西城街道高度重视小程序的运营,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小程序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居民的每一条反馈都能被精准捕捉、及时回应。从“居民跑腿”到“数据跑路”,小程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通过这个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善治西城”小程序就像一个智能的数据收集器和分析师,能够自动收集居民反馈的数据,并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小程序的后台,工作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类问题的分布情况、发生频率以及处理进度,这些详实的数据为街道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使得街道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居民需求,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公开透明,赢得信任。


  “善治西城”小程序的高度公开透明性,是能够迅速赢得居民信任的关键。街道通过小程序定期发布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随时查看自己关心的问题处理情况。无论是环境整治的最新成果,还是民生项目的推进进度,都一目了然。小程序还设有公共讨论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这种开放、互动的沟通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基层工作的了解,让居民看到街道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拉近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获得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孙占锋)